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61489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5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模式及发展战略 摘要:中国的绿色食品产业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现已发展为具备规模与品牌影响力的新型产业。绿色产品创建了标准化生产及质量保证模式,其对绿色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该文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绿色食品;发展模式;发展战略 陈建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模式及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1):71-7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对农产品的质
2、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绿色食品指的是源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进行生产与全程质量监控的优质、安全,有专用标志的农副产品。发展绿色食品的宗旨与理念有三点:其一,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二,提升?r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其三,强化农产品市场竞争水平,从而使农业增收,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 一、绿色食品发展模式专业技术资料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绿色食品即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根据一定的生产手段进行生产,并通过专门机构认证,可采用绿色食品商标的优质、安全、营养食品。中国的绿色食品
3、认证与商标许可机构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依据目前的产品进行分类,可将绿色食品分成5个大类与57个小类。中国的绿色食品参考了国外的优秀经验,并将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运行机制 绿色食品一方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另一方面可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应采用市场拉动结合政府推动的运行机制。市场运作体现在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市场准入机制与自愿认证机制方面。作为农产品中的精品,绿色食品对于企业竞争力与企业形象的提升均具有积极作用[1]。在供求
4、关系的影响下,绿色食品的价格通常会比普通食品高,从而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绿色食品在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区域,可自动得到准入资格。企业在自愿原则下,提出认证申请,即自愿认证机制。政府推动表现为监管市场与生产;加强宣传,从而引导消费;增进国际交流;标志使用许可;制定技术标准等。从实践的角度而言,市场拉动与政府推动的重要动因,均为推动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其规律为发展初期主要是政府推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进而转向市场拉动为主。现阶段,市场拉动力仍较缺乏,因此,需要政府的强有力推动
5、。专业技术资料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2、基本制度 两端监测、过程监控、质量认证与标识管理是绿色食品所实施的基本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其一,技术制度,由四大环节构成。首先是生产过程管理,企业和农户应遵循技术标准与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其次是监控产地环境。环境监测机构按照环境质量标准监测与评估产品与原料产地的环境。再次是检测产品质量。定点检测机构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最后是规范标识。产品包装标识应按照有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其二,认证制度。按照技术标准审核产品质量这一过程称为绿色食品认证
6、。审核的内容包含食品质量的安全性与质量保证体系的可靠性。因此认证制度不仅是产品认证,而且也含有体系认证。其三,标志使用许可制度。作为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需在国家商标局进行注册,并且受到《商标法》的保护。产品认证是商标使用许可的前提,经认证并确认履行责权利的情况下才能具备商标标志使用权的条件。标志使用许可有3年的有效期限,每年均会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并对企业实施年度检查。 3、组织体系专业技术资料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管理机构、产品、环境监测机构、绿色食品标准化委员会以及评审委员会共同构成了绿色食
7、品管理体系,绿色食品管理机构采用的是逐级委托制。绿色食品环境和产品监测机构在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的委托下进行各项工作。标准化委员会(40人)与评审委员会(50人)均属于社会性工作机构,前者负责制定绿色食品标准,后者负责对认证产品进行评审。 二、绿色食品发展战略 结合形势的改变,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绿色食品产业会将农业生产能力、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以及现代农业建设的提升作为发展基点,将产品生产、技术支持、管理服务、市场流通作为产业体系的核心,并对两者进行完善,从而保障绿色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贯穿始终的思路
8、包括“两个确保”与“两个坚持”,前者指的是坚持稳健发展、强化监管、规范程序以及严格标准的原则,后者则为确保企业规范使用商标,产品质量稳定,并严肃监管工作。对此,建议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1、推进技术发展 依据绿色食品标准的定位与制标原则,推进标准建设,使中国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国情相符,且逐渐向国际标准靠拢[2]。积极推广质优高效安全农业生产资料,强化对基地农户生产技术的培训,创建风险信息监控与评价机制,提升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