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受力分析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受力分析

ID:21960167

大小:169.88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0-25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受力分析_第1页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受力分析_第2页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受力分析_第3页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受力分析_第4页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受力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受力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受力分析建工系毕业论文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p〜e少筋分析摘要本文对12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抗弯性能试验研宄,分析了加载方式、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幵裂、应力等对梁应变的影响,研究了梁在正常使用阶段的适用性问题。了解应力沿构件的分布情况,特别是了解结构危险截面处的应力分布及最大应力值,对于建立强度计算理论或验证设计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正确,都有很直接的价值。钢筋混凝土梁受巧p〜e曲线是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的前提和根木,木课题研宂的是钢筋混凝土梁荷载与应变的关系

2、。采用的是两种养护方式(标准养护和自然养护)4根分C20、C50不同混凝土标号的少筋梁(C20、C50各两根),养护28天达到要求强度后,在不同荷载的加载下,通过静态应变电阻仪记下数据,P—s关系曲线图,通过以上数据对同一类型的梁在两种养护方式下进行比较,得出结论。1建工系毕业论文2目录第一章绪&1.1引31.2钢筋混凝土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31.3钢筋混凝土的发展方向41.4实验的0的和实验原J1661.4.1实验的目的61.4.2实验原理第二章实验72.2试验方法.….72.2.1试验装2.2.2加

3、载方法72.3试件设i十8(1)钢筋的绑扎与制8(2)梁的制82.5实验数据及分丰斤112.6实验小会吉...17第三章理论计M183.1少筋梁根据规范计算-183.2根据实际情况理论计M193.2.1试件材料强度统3.2.2自然养护下混凝土C20的计M193.2.3标准养护下混凝土C20的计203.2.4自然养护下混凝土C50的计M203.2.5标准养护下混凝土C50的计算-20第四章结论212建工系毕业论文3第一章绪论1.1引言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我国每年混凝土用量约10亿m3,钢筋用

4、量约2500万t,规模之大,耗资之巨,居世界前列。可以预见,钢筋混凝土仍将是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种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物质是基础,材料的发展,必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试验技术以至维护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2钢筋混凝土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所组成。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抗拉强度却很低。钢筋的抗拉和抗压强度均很高。因此,将两种材料合理的组合在一起,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钢筋主要承受拉力,这样两种材料可以各自发挥其优势,成为具有良好工作性

5、能的混凝土构件或结构。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自19世纪屮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建筑用混凝土的发展简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甚至可能在更早的古代文明中己经使用了混凝土及其胶结材料。但直到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才为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开创了新纪元。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

6、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1801年考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到1850年法国的兰博特首先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作配筋的混凝土花盆并以此获得专利。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丫第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设计手稿。1872年美国人沃德建造了第一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房屋。1906年特纳研制了第一个无梁平板。从此钢筋混凝土小构件已进入工程实用阶段。第二阶段为钢

7、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应用,设计计算依据材料的破损阶段方法。1922年英国人狄森提出了受巧构件按破损阶段的计算方法。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来西奈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其后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在分析、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工艺与科研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独特的建筑物,如美国波士顿市的Kresge大会堂,英国的1951节円穹顶,美国芝加哥市的Marina摩天大楼,湖滨大楼等建筑物。1950年苏联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制定了“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规程”。1955年颁布了极限状态设计法,从而结束了按破损阶段

8、的设计计算方法。3建工系毕业论文4第三阶段为工业化生产构件与施工,结构体系应用范围扩大,设计计算按极限状态方法。由于二战后许多大城市百废待兴,重建任务繁重。工程屮大量应用预制构件和机械化施工以加快建造速度。继苏联提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之后,1970年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波兰相继采用此方法。并在欧洲混凝土委员会与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CEB-FIP)第六届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建议,形成了设计恐想上的国际化统一准则。第四阶段,由于近代钢筋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