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马蒂斯艺术创作观与朱光潜审美的艺术性分

例谈马蒂斯艺术创作观与朱光潜审美的艺术性分

ID:21936550

大小:6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5

例谈马蒂斯艺术创作观与朱光潜审美的艺术性分_第1页
例谈马蒂斯艺术创作观与朱光潜审美的艺术性分_第2页
例谈马蒂斯艺术创作观与朱光潜审美的艺术性分_第3页
例谈马蒂斯艺术创作观与朱光潜审美的艺术性分_第4页
例谈马蒂斯艺术创作观与朱光潜审美的艺术性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马蒂斯艺术创作观与朱光潜审美的艺术性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马蒂斯艺术创作观与朱光潜审美的艺术性分内容:法国著名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于逝世前写下《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一文。这篇对于画家本人的艺术创作具有总结性质的理论文章结合绘画实践,强调了艺术创作过程中如儿童眼光般纯净、专注、创造等艺术品质的重要性。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其前期美学著作《谈美》里从审美的无功利性、凝神之境下的主客同构、心理距离等美学审美的角度表明了类似观点。在各自的理论作品中,两位人文大师还分别借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与慢慢走,欣赏啊!将抽象的理论阐发延至艺术与人生领域,提出人生艺术化的口号,体现出浓厚的诗学韵味以及人

2、文关怀。关键词:马蒂斯朱光潜艺术创作审美主张本文试以《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与《谈美》为例,对马蒂斯的艺术创作观与朱光潜的审美主张进行互观,在创作和欣赏、实践与审美的不同语境下,探究两位大师对于艺术创作与审美过程中必备态度和可贵品质的主张,寻找他们在艺术理想和人生追求上的精神共鸣。一.儿童纯净的眼光与无功利性的赤子之心作为艺术创作的第一步,观看被马蒂斯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观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行为。这里的创造性更侧重于破旧立新中的破旧之义,即抛除养成的习惯,忘掉记忆中的柱头、一切画出过的玫瑰花,摆脱电影广告和杂志每天提供的现

3、成的形象。马蒂斯认为,只有废除一切对于心灵的偏见之后,美术家才能以儿童头一次看东西时的眼光看出事物的真实面目。马蒂斯提及的遮蔽艺术家纯净眼光的因素如社会习惯、固有经验等,正与朱光潜先生在其美学著作《谈美》第一章定义的实用态度[1]、科学态度[2]之实用与科学相近。不过,朱光潜进一步对前者加以补充、概括和分类,并在审美语境下对此破坏性因素的破坏过程予以具体展现和分析。朱光潜指出,观看者在面对被观看对象时,对实用意义、利害的联想和对科学因果、关系的无限推理使得观看主体耗费大量时间与心力,从而影响美感世界所要求的绝缘意象[3]的

4、生成,导致建立在独立的、无目的前提下的真正审美态度消失,最终导致审美之境的消失。在《文艺心理学》的自白里,朱光潜明确提到:我的美学思想受到从康德到克罗齐的形式派美学的影响。[4]此处先生所言时间与心力实质上也是借鉴了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席勒关于游戏说中过剩精力[5]的观点。作为艺术起源学说之一的游戏说受到康德等人的大力推崇和深入研究,席勒更在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6]的理论基础上,指出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但是,把艺术活动仅仅归结为本能冲动或者天性的游戏说也因忽略了社会因素而不能从根本上揭示艺术起源的

5、真正原因。关于后者,朱光潜先生在形成自己的美学观点时进行了选择和再造,他将儿童在做游戏时心理、精神上的自由状态引入艺术欣赏的层面,提出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进入审美之境的一大必备品质赤子之心。在将赤子之心的重要性进一步延伸至艺术创作领域时,朱光潜解释道,艺术家作为大人,正是因为有赤子所没有的老练和严肃,而很难进入艺术的无功利性情境,从而难以创造出好的、新的作品。朱老在这里提及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7]的很难与马蒂斯主张的用儿童的眼光时所需要的努力、勇气存在很大一致性。可见,在涉及艺术领域的纯洁性、独立性问题时,中西两位人文

6、艺术家均表现出对待孩童一般爱惜、维护的珍视态度。较之马蒂斯言简意赅的理论阐释,在结合游戏说且详细揭示了实用态度、科学态度对于审美态度的破坏性后,朱光潜的赤子之心显得更为具体和清晰。二.儿童专注的眼光与凝神之境下的主客同构拥有儿童纯洁、无功利的眼光后,审美主体和创作主体便拥有了理想意义上的过剩精力,进而像做游戏时专心、认真、郑重的孩童那样,进入到艺术过程中的主客同构状态。对于欣赏与审美语境下的主客同构,朱光潜首先以观察一棵古松为例进行论述: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我们每个人所直觉的物象并非是固定的,对同一物象的

7、直觉实际上感受到的它显现于我们的形象,这个形象就带有了很大的主观色彩和个人的二重创造。[8]从天生、人为到物象和直觉形象,在对具象化的例子加以抽象化时,朱光潜引入美学领域的直觉形象和美感经验概念,进而指出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9]。基于意象的物我一气这一直觉形象特点,朱光潜再次强调了审美过程中主客同构的主要特征。同样,画家马蒂斯在谈及绘画创作时也流露出对直觉形象的类似物知觉的永久形象的肯定与亲睐:绘画最重要的方面不是模仿自然,而是把知觉变成为一种永久的形象。随着1908年马蒂斯《画家笔记》的公开发表,永久形象在于自然的前

8、提下,又被画家明确表达成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的形象。直至逝世前,画家还结合自身的实践感受,将自然与我的精神的这种融入过程,在《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一文里予以具体描述:美术家同外部世界联合、进而渐渐地使自我与外部世界同化,直到素描表现的客观对象变成他生命的一部分,直到他把它溶入自身中,能把它作为自己的创造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