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做学习的主人

乐做学习的主人

ID:2193476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乐做学习的主人_第1页
乐做学习的主人_第2页
乐做学习的主人_第3页
乐做学习的主人_第4页
乐做学习的主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乐做学习的主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乐做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是要教师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努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使他们趋向学习目标,把学习任务和适当的目的联系起来,以激起求知欲望,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获取,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首先,应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

2、如: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往往先要确定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那么能不能不做除法就能判别一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呢?学生都认为不能。这时,我请学生任意选几个分数,让老师判别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然后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老师的判断是正确的。学生对老师的正确判断感到惊奇,急于要知道老师有什么窍门。这样就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想最积极的状态中进入新课学习。“课伊始,趣即生。”此时学习已成为学生求知的“自我需要”。  其次,通过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是学生的天性,而教材的知识是“静”的。因

3、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激发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多创设让学生的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机会,把“静”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动”的外部活动,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兴趣。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小、形状有明显差异的三角形,请学生判断哪个三角形面积大。学生轻而易举地回答了。我又问:“那么,哪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各大呢?”有些学生脱口而出:“那个大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较大。”也有的学生说:“一样大。”可谁也说服不了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到底谁的判断对呢?每个学生都急于找到正确答案。这时,我让学生动手把两个三角形三个

4、角拼摆一下,结果都是一个平角。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分析,由“静”变“动”,由“动”生“趣”,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气氛浓厚,同时又使学生滋生出更浓的学习兴趣,感到知识“易学”、自己“会学”。  第三,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发展学习兴趣。如教学《比例尺》,我指导学生利用地图算出北京到上海,福州到广州等两地的实际距离,并指导学生根据实际距离画教室、操场的平面图,在班上进行平面图的展评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智力十分活跃,完成作业后兴高采烈,充满了对学习的信心。学

5、习兴趣持久地激发和培养起来,才能成为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知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呢?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我让学生准备三张形状、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条,先取第一张纸对折,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再取第二张纸对折两次,把它的涂上颜色。最后取第三张纸,连续对折三次,把它的涂上颜色。比较、、的大小。  学生轻而易举看出,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长度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这三个

6、分数的大小相等。  ==  接着,我引导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观察比较:上面两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变了,为什么分数的大小不变呢?它们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的不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进行了观察、分析、比较、推理,主动地研究问题,探索知识,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智能。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 

7、 首先,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学生开始提出来的问题往往缺乏思考性,甚至是幼稚可笑的。这时,老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只能鼓励引导,不能随意批评,更不能挖苦讽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就能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了。  其次,课堂上要留出时间给学生质疑问难。好奇、好问、好表现、好表扬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给了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想问题、谈看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提问时间一般可安排在学生自学之后,或讲完重点知识之后。同时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插问,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第三,要引导学生解

8、疑。“追根到底”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对学生提的问题加以概括选择,使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