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34500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5
《基于化解文明冲突的图书馆公平服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化解文明冲突的图书馆公平服务关键词:信息公平;数字鸿沟;信息保障;技术渗透;图书馆精神 摘要:信息公平是人类公平价值在信息领域的体现,其实现离不开图书馆的参与。从图书馆公益性文献信息保障机构的属性出发,阐明图书馆通过技术渗透等手段弥合信息知识鸿沟的当代价值取向。 :G250:A:1003-1588(2012)03-0002-03 收稿日期:2012-03-15 简介:王石平(1959-),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11年度广东省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课题(项目编号:11-W12)。公平乃不偏不倚,即个体承担着他应
2、承担的责任参与社会合作,并从中得到他应得的利益。个体因本能利益形成某种需求,而有需要的各方之间就会产生交易。但凡是社会交易就要求分配的相对平等。信息公平利用也是如此,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源分配不能过分悬殊。 在信息化和知识化的21世纪,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民的个人能力,而国民个人能力的整体素质决定的是国家竞争力。于是信息与知识公平就成为新世纪的一种社会责任。 1鸿沟意识 国际电信联盟于30年前发表的《梅特兰报告》正式提出在“拥有”信息和“缺少”信息的人们之间存在着一条“数字鸿沟”。英特X普及率是国际通用衡量
3、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一项关键性指标,以此指标评估可以显示国内的信息鸿沟问题。十年前中国各地英特X普及率与北京的差距为:天津差2陪,广东和浙江约差4陪,河南差16陪,贵州差23陪;而当年中国英特X普及率与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相差近8陪、与世界平均值相差近3陪、与美国相差12陪,与英、德、日相差约9陪[1]。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X民数量突破5亿,互联X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55亿户,互联X普及率达到38.3%[2]。数据显示的是突飞猛进的势态,然而38.3%的普及率也残酷地明示了历经十年鸿沟依旧。 1.1信息鸿沟与社会秩序 为了改变全球信息传播不平衡、
4、不公平状态,上世纪70年代末国际社会达成了要为有特殊需要者提供物质手段和信息产品来保护与促进其公平获取、享用信息权利的共识。从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看,真正意义上包括所有人在内的信息公平和信息均衡秩序的实现,还有待于社会信息自由、信息平等和信息共享法则的强化。 我国是一个地域发展极不均衡的人口大国,其信息生态自然也存在着极不均衡的状态[3],不同群体之间因地域、种族、收入及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形成了实际上的X络技术落差。信息水平与城市距离之间有反比关系,发达城市比贫困乡村更容易得到信息,遗憾的是,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人群更便捷的接受信息的同时,扩大的却是人类
5、社会不愿意看到的一种与信息贫困人群之间的绝对差距。 1.2缩小社会差距有赖于公共信息资源获取秩序的公平 在信息生态极不均衡的前提下,当一部分人群更容易获取信息的时候,也在不断加深着相对贫困与社会排斥,由此导致不同人群的社会机遇与待遇的失衡,而信息缺乏公平和不均匀造就的社会态势却不仅仅是机会的不均等。这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信息不公趋势正在不断加剧着地域、种族、阶层、性别之间的代沟,其不断衍生的是新的结构性失业,进而增添了更多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这种群体性不满情绪累积诱导的是社会内在矛盾更为复杂化的隐患,最终影响的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缩小社
6、会差距是文明社会的责任。为有效缓解信息共享矛盾,维护信息秩序,我们的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必须保证向所有信息权利人实行无差别开放。 2信息保障 2.1社会公平原则呼唤文明冲突的化解 数字鸿沟随着X络技术的发展存在不断加大的趋势,而鸿沟的实质就是信息不公平。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的今天,如果只有少数人从信息通信技术中获益,而绝大多数人却仍然生活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中是有违社会公平原则的[4]。在X络时代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信息公平保障制度,理应有一种化解文明冲突的使命。 2.2以图书情报公平服务弥补信息知识鸿沟 作为社会
7、公共事业的图书馆,其运行成本依赖于国税拨款,具有社会公共物品属性,天生负有维护全体纳税人自由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义务。这种公益性文献信息机构代表的应该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公众信息知识的权利,关键词:信息公平;数字鸿沟;信息保障;技术渗透;图书馆精神 摘要:信息公平是人类公平价值在信息领域的体现,其实现离不开图书馆的参与。从图书馆公益性文献信息保障机构的属性出发,阐明图书馆通过技术渗透等手段弥合信息知识鸿沟的当代价值取向。 :G250:A:1003-1588(2012)03-0002-03 收稿日期:2012-03-15 简介:王石平(1959-),
8、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11年度广东省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课题(项目编号: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