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林毅夫

讲座系列--林毅夫

ID:21933435

大小:34.8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上传者:jjuclb
讲座系列--林毅夫_第1页
讲座系列--林毅夫_第2页
讲座系列--林毅夫_第3页
讲座系列--林毅夫_第4页
讲座系列--林毅夫_第5页
资源描述:

《讲座系列--林毅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国经济改革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主讲人:林毅夫主持人:郭苏建地点:光华楼东辅楼202时间:2013年10月27日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从1979年---2012年连续33年平均增长速度是9.8%。中国刚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时期的世界环境改革方案的比较:1.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低效率的经济增长问题,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提出“华盛顿共识”:在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中同一时间推行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的“休克疗法”。2.中国采用的是“渐进式、双轨制”的改革方案。“渐进式、双轨制”的改革方案一直备受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诟病,因为该改革方案会出现权力寻租、腐败和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事实证明:1.施行“休克疗法”的国家经济低迷,社会不稳定因素上升。2.中国的“渐进式、双轨制”的改革虽然出现了权力寻租、腐败和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但是经济是高速的持续的稳定增长。这种反差现象的解释: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由于中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反驳:在施行“休克疗法”的国家中很多的国家的农业人口也是占大多数, 经济却没有出现稳定的增长。结论: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需要新的理论来解释这样新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什么是理论?理论就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帮助我们实践的方法。(本文中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是不同的概念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相对于行业的先进入企业,后进入者由于较晚进入行业而获得的较先动企业不具有的竞争优势,通过观察先动者的行动及效果来减少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相应行动,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5个问题一、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改革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高速发展?二、为什么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不会出现这样经济高速发展的成绩?三、经济改革转型给中国带来的好处四、中国的经济改革出现的问题五、怎样实现未来的发展?一、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改革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高速发展?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用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来解释,即财富的本质和决定因素是什么?财富快速增长的本质是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其决定因素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下面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比:发达国家技术和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要想实现增长就需要新的发明新发明需要巨大的投入且成功概率低现象:二次工业革命后,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是3%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1.自己发明创造。但成本高、风险大2.通过模仿、引进。成本低、风险小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模仿、引进,利用后发优势获得持久高速的经济发展。现象:二战以后,13个经济体的经济以年均7%的增长速度持续了25年甚至更久原因:利用后发优势因此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稳定持续的增长就是依靠了后发优势。 二、为什么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不会出现这样经济高速发展的成绩?与发展道路有关:1.1949年—1952年:建国初期环境不稳定2.1952年—1979年:经济发展情况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发展目标道路不对。当时的目标是超英赶美,而英美的产业都是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由于发达国家对领先技术的保护所以不可能通过引进的方式来获得这些先进的产业。在当时的中国环境下发展这样的产业,由于市场规律的安排资源是不会流向这些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那么这些产业就需要政府的保护和扶持,从而导致价格扭曲、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三、经济改革转型给中国带来的好处(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很明确,可能与其他问题和在一起了)1979年后,中国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抓住比较优势。疑问:在同一时期,世界上有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施行改革开放,但是为什么没有出现高速的经济增长?现象:在20世纪60—70年代,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低迷,资源配置低效率。然后使用了“休克疗法”,在使用“休克疗法”之后的80—90年代,经济增长率依然很低,并且社会危机更容易爆发。原因:使用了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主张的“休克疗法”,即对于那些在市场上不容易生存的资本密集型高级产业进行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这样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这些在市场竞争中不容易生存的大型企业私有化、自由化、 市场化就会导致大量的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更加不稳定,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二是,从国有转化为私有并不能让这些企业有好转,因为这些在企业不适合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从国有到私有在产权上的转移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其生存仍需要国家的保护和补贴,私有化之后企业变成私人的,对补贴的要求就会变得越高,其效率就会更低。例子:现在俄罗斯的8大垄断集群。中国的做法:继续保护资本密集的产业放开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因此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好处就是避免了采用休克疗法带来的各种后果,取得经济高速持续稳定的增长。 三、中国的经济改革出现的问题由于政府的保护导致价格扭曲、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1.资本密集的产业需要国家资本的补贴,国家通过贷款、股市等措施来对这些企业进行补贴。但是这些资金的来源又是个人或者小微企业,这种以穷补富的方式导致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2.资本密集的产业中的企业,其使用生产要素的价格很低。以矿产产业为例,其生产要素容易获得,并且税收又低,当其价格与市场接轨时,价格与成本的差距就很大,利润就很大。与市场接轨就允许他人进入该行业,然后获取高额的利润。这样就会产生山西煤老板之类。四、怎样实现未来的发展?有国家的干预就会产生权力寻租,从而导致腐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是扬汤止沸(哪里出了问题就治哪里,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釜底抽薪。由于该问题的本质是双轨制留下来的扭曲问题,应该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应该如何作呢?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企业应该取消补贴,例如:汽车产业,重工业产业如果取消了双轨制时的补贴,深入改革经济结构,经济是否会快速的增长?首先明确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后发优势!如果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表明仍存在后发优势,劳动生产率可以用人均收入来衡量。2008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占美国的21%,从日本、台湾、新加坡、韩国的例子可以看到(具体数字没记住,好像是说在这些国家经济起飞 的时候其人均收入也是美国的20%左右,这些国家的经济持续了20多年的平均8%的高速稳定增长,因此)中国在08年之后的20年里也有每年8%的增长潜力。每年有8%的增长潜力不代表一定会有8%的经济增长,如何利用这每年8%的增长潜力呢?通过深入改革经济结构,政府的有效行为。结论:中国的目标是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在未来十年的增长时间里考虑到2020年人口增长的因素,平均每年的增长比例为7.3%,用每年8%的增长潜力来实现7.3%的增长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实例,中国的经济学科该如何发展?论点1:直接把国外的经济学引进来发展中国的经济是不合适的。依据:1.西方经济理论认为中国的改革方案是不行的,因为其一政府干预会产生权力寻租导致腐败,其二产权不清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中国的发展证明该理论不正确。2.二战后出现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现代化的国家都拥有资本密集的产业,但是这些产业发展中国家并不具备,并且通过市场的配置资本也不会进入到这些资本密集的产业中(称之为市场失灵),这就需要国家的干预,采用进口替代来完成资本密集的产业。 实例证明该方法可行性也不高。因此直接把国外的经济学引进来发展中国的经济是不合适的。并且亚洲四小龙的发展也表明,在其经济起步时也是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这些经济体的经济结构都是市场经济,但其政府也是有积极作为的。还有事实表明成功的经济体都没有按照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方法来制定政策。论点2:西方经济理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经依据:1.西方经济理论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从凯恩斯主义到新古典主义到货币主义再到新自由主义,因此西方经济学理论不是经济发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经。2.即使存在所谓的“真经”,也要考虑到条件的相似性,不能把西方的经济学理论直接拿来使用。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认为把从西方学到的经济理论拿到本国认真实践就能改变其经济落后的局面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中国的经济学科应该走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路线,深入到经济问题的本质和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补充辩论的部分复旦一个教授的观点:中国的经济增长形势并没有每年保持7%以上增长率这么乐观依据:1.从日本、韩国、台湾经济发展下滑的数据来看,在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下滑的年份1973年、1996年、1996年,其状况与现在中国的状况相当(具体的数据没记清楚)2.中国已经完成了这一轮的工业化,出现经济下滑的标志,即产能过剩,达到33%左右,这与当时的日本、韩国、台湾经济发展下滑的情况相同,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下降。认为中国经济研究的方向应该是对货币理论和商业周期的研究,因为中美货币的增发可能会导致资产泡沫从而会有出现大萧条的危机。林毅夫的反驳:1.针对该教授的第一个观点的反驳是,日本、韩国、台湾经济发展下滑的出现是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出现的,并不能拿其人均收入的绝对值来作为判断标准。当时日本、韩国、台湾经济发展下滑时其人均收入可占到美国的50%。但是现在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是美国的九分之一,仍具有后发优势,因此中国经济仍会保持增长。2.有些人认为中国的劳动力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会下降,经济发展速度会降低。但这个说明不了问题,可以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增加劳动力。3.针对该教授第二个观点的反驳是,虽然经济周期表明产能过剩,经济会出现下行,但是之前日本、韩国、台湾经济发展下滑不是由于产能过剩引起的经济下行,而是其产业技术接近世界水平,后发优势消失才会经济下行。 1.并且复旦该教授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都是基于西方经济理论来分析的,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形。针对复旦教授提出的“货币的增发可能会导致资产泡沫从而会有出现大萧条的危机”的说法,林毅夫主张采用超越凯恩斯主义,即:1.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下行时政府应该通过投资来刺激经济,拉动消费,这种挖个坑填个坑的做法并没有增加社会的进步,应该把资源投入到解决技术瓶颈的问题上,这样即拉动了经济又能保证未来社会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2.虽然现在发达国家技术领先,其技术瓶颈很难突破,但是这种投资可以跨越国界,投入到发展中国家,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