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ID:21932054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_第1页
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_第2页
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_第3页
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_第4页
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华志远(无锡市第一中学214031)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种版本的高中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令人目不暇接,面对众多教材,广大教师都想博采众长,优化教学的结构,但很快便陷入了茫然,甚至不知所措.因为每套教材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体系,若要兼顾它们所有的优点,教学设计时就会左右摇摆,失去应有的主动权.其实,课程专家反复强调教材编制的目的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的文件,让教师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是为教师提供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因此,教材是教

2、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材料,只有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师本人对教材的深切领悟进行二度开发,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学力的切入点,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新课程要求教师建立新的教材观,那就是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无疑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为“用教材教”是一种多元的开放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必须把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以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性,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及艺术性.1“用教材教”所包含的基本内容1.1教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在新的课程理念里,教材不再是“学校教学事实上的

3、唯一依据”,而是一种主要材料,是“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的材料”.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教材看成是一个话题,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多方位、多层次的对话,让学生从未知走向已知,从浅显走向深刻,从现象走向本质.以“导数的应用:求函数的单调性”为例,教材上只回顾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图象,直接得出导数的正负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再归纳出一般的结论.这样,学生至少产生两点疑惑:其一是讨论函数的单调性怎么会想到去研究其切线斜率的正负?其二是函数的增减性与导数知识是怎样发生联系的?为此,笔者通过以下一组练习题,

4、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提供对话的平台:(1)判断函数f(x)=kx+b(k≠0)在R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2)求函数f(x)=x2-4x+3的单调区间,并指出增减性.(3)求函数f(x)=x3-4x+3的单调区间,并指出增减性.(1)唤起了学生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回忆,并注意到k的正负对一次函数单调性的影响,而k正是这条直线的斜率,即;(2)复习了求函数单调区间的一种方法,即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发现,必要时再用定义加以证明;(3)的函数图象学生很难画出,于是产生了新旧认知冲突,从而诱发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

5、是否有更一般、更简捷的方法来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呢?既然直线斜率的正负决定一次函数的增减性,那么曲线是否有类似于斜率的量呢?设P(x,f(x))、Q(x+Δx,f(x+Δx)),则直线PQ的斜率k=.若f(x)是增函数,则当Δx>0时,f(x+Δx)>f(x),故k>0,当Δx→0时,≥0;同理,若f(x)是减函数,则≤0.于是得出了函数单调性与导数正负的相关定理.这样把教材看成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有利于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6、1.2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素材教材虽然是师生共用的,但主要是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用教材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教师的职责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以教材的习题为例,如果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加强变式和整合,就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以高中实验教材P107第3题为例:证明:(1)若f(x)=ax+b,则;(2)若f(x)=x2+ax+b,则.对于(1)利用代入法即能获得证明;对于(2)利用作差法,即故.虽然作业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解答,但大家对函数的这一特

7、性还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于是从函数凹凸性上引导,并从多个角度作变式,让学生继续探究,以体悟该题的数学本质.变式1(条件一般化)若f(x)=ax2+bx+c(a≠0),比较的大小.变式2(结论一般化)若f(x)=x2+ax+b,当正数p、q满足p+q=1时,证明:f(px+qy)≤pf(x)+qf(y).变式3(多元化推广)若f(x)=x2+ax+b,证明:(1);(2).变式4(改变函数式)若f(x)=ax,f(x)=logax(a>0且a≠1),试分别比较的大小.上述变式训练,不但能加强学生对代入法、配方

8、法的熟练掌握,而且能让学生领会探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模式,全方位地理解函数凹凸性的多种表达形式.随着学习的进展,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反思函数的这一特性.例如,在数列教学中可以补充以下问题让学生探讨这一特性:变式5等差数列{an}前n项和记作Sn,若,试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变式6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的和,证明:.通过一道习题的变式性反思,把不同的知识、技能、题型及方法有机地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