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

ID:21927027

大小:45.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25

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_第1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_第2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_第3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_第4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   摘要:无论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元素(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及其良性互动还是已经产生的现实影响来说,浙江省安吉县的实践探索都构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区域性模式。而就其现实路径而言,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欧美国家尤其是核心欧盟国家中颇为盛行的“生态现代化”理念与战略的一个中国

2、版本或验证。由此可以理解,一方面,在环境整治、产业生态化、美丽乡村建设等的推进过程中,各级政府扮演着一种显而易见的主导性作用,而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总的来说发挥得还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就像“安吉模式”的示范效应或可复制性并非是无条件的一样(良好的生态环境禀赋、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必要的倒逼压力似乎缺一不可),它自身的未来也不是全然确定的。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区域模式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6)04-0032-08  作为全国最早开始“生态县”、“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创建的县

3、域之一,浙江省安吉县成为了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推广与理论分析中高频出现的明星样本,甚至被赞誉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1],[2]序言7。因而,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我们应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的普遍意义或模式意涵,又如何预判在实践中现行思路与路径下生态文明建设的近期前景和挑战呢?  一、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一般性分析  理解与界定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概念的关键在于,什么是“模式”,以及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前者,“模式”一般来说具有模范、范本、样板、榜样和示范等方面的意涵,其核心是普适性和可模仿性、可复制性。当

4、然,与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不同,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中,这种普适性和可模仿性并不等于无条件的可重复性,因为其中有着太多的不可知或不可控变量。也就是说,当我们讨论比如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模式时,并不意味着或追求某种成功情景在其它地区的全然再现。尽管如此,“模式”之所以是模式,是因为它不同于更一般意义上的、具有某种可资借鉴价值的案例、样本或实践,后者的肯定性语气要弱许多。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层面上可以大致理解为一种和平、和谐与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和社会与自然关系,因而天然地蕴含着或指向一种不同于现代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即生态文明[3,

5、4];在实践或政策层面上,从十七大到十八大期间已经把“建设生态文明”和“确立生态文明观念”具体化为“五位一体”和“四大战略部署”[5],进而聚合于“五要素”,即生态文明的生态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观念制度体系)。换言之,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就是生态文明的理念意识与行为规范逐渐渗透内化到大“社会”之中的方方面面的过程,就是我们的现代社会制度按照生态文明的原则与目标要求进行重构或绿化的过程。[6]  由国家环保部和北京林业大学分别创制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却都基于如下共识,即一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及其成果应同

6、时体现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5个层面。[7]74-87环保部2013年5月公布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基于上述理解,具体划分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5个二级指标,以及29个(生态文明县)和30个(生态文明市)三级指标。相比之下,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创制完成的“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ECCI),着眼于考核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切实成效而不是采取的实际举措(因此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绩效评估”和“规划评估”),因而选择了最能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器物和行为层面的5个领域:生

7、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和转移贡献(其中“转移贡献”指标只出现在了2011-2012年的评估报告中)。然而,它对作为该评估体系核心概念的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如下明确界定:“生态文明是自然与文明和谐双赢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就是通过对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转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调整相应的政策法规,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科技,在增进社会福祉的同时,实现生态健康、环境良好、资源永续,化解文明与自然的冲突,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8]2也就是说,5层面意涵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概念,同样是北林大评估体系的学理性基础,只

8、不过它侧重于量化评估可操作性较强的生态环境、经济(“协调程度”)和社会三个方面。  理论聚焦郇庆治: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北林大评估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