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里的印迹[论文]

年轮里的印迹[论文]

ID:21925297

大小:1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年轮里的印迹[论文]_第1页
年轮里的印迹[论文]_第2页
年轮里的印迹[论文]_第3页
年轮里的印迹[论文]_第4页
年轮里的印迹[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年轮里的印迹[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年轮里的印迹年轮里的印迹王玲湘“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时间都去哪儿了》那舒缓的旋律、贴心的歌词,直抵人生岁月流转中的种种故事。时间哪里去了?年轮一圈圈变大,皱纹一点点印刻。转过不惑,回望自己,每个生命都是大自然的孩子,自己也是岁月流转中的一棵树。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吸纳、成长、奉献、反思,童年一青年一中年,教师一教研员一教师,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如此相似,循环渐进。初为人师,“备”出来的基础我出生在素有“小庐山”之称的大茅山,紧邻“中国最美乡时”婺源,群山迤逦,风景宜人,资源丰富。我的红土地的家乡,是一本最厚实的自然之书,开启了我的蒙昧之心。

2、自由的童年里,绿色的自然、快乐的游戏、无意的艺术,把我的眼睛和耳朵的潜能唤醒,为我涂抹了丰富的人生底色。以致后来进师范学校的时候,“多才多艺”使我从同学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上饶师范复校以来唯一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学生,并成为地区的优秀创新人才。198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回到德兴县,分在了新组建的花桥镇中学。走进这所依偎在山旮旯里的中学,我的教学生涯拉开序幕。不满18岁的我,和7位一同分来的大学生,承担着这所新校的创建工作。两栋半旧的教学楼,满目荒草的校园,条件简陋,设备不全,甚至没有必备的教参。我的师兄、师姐们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间备受打击,而我,因为是学历不高的中师生,没有

3、任何埋怨。学校安排我教初一(1)班的语文。那个时候,年轻的我融入在只比我小几岁的学生当中,一起早晚自习,一起上山打柴,一起在水泥桌上操练乒乓技艺。那时的我,不懂得语文教学的个中三昧。课下,我刻苦地读书应考;课上,我用心地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学生。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校内公开研讨,我上了一堂名词语法课,从吃的土豆、用的课桌、心里看不见的愿望谈起,运用“归纳法”形象地解释名词,居然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赞赏。从此,我的教学信心倍增,不会备课,我就“背”课,长长短短的课文,我一遍一遍地读,读到烂熟于心、张口就来。不会上课,我就把自己想成学生,想他们在读第一遍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读第二遍的时候

4、,有什么问题;多读几遍的时候,又有什么收获。想学生可能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也许是教学相长,渐渐地,我和我的学生也能浸润到蕴含着作者心灵感受和生命体验的文字当中,涵泳体味,真诚地交流、分享各自的感受和体悟。回忆起来,盲目摸索,摸爬滚打,虽然有艰辛和苦闷,但没有遗憾。艰苦的环境,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珍惜的情结。更何况事实证明,这种独立作战的本领,为我以后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崭露头角,“赛”出来的思辨来到南昌师范附属小学,如同走进满目繁花的林荫道上,我知道成长的春天临近了,这样的境界让我向往,让我兴奋,让我激动。但扑面而来的两件事把我重新抛入谷底:由于我是乡下

5、来的教师,分到我班的学生家长聚众闯入校长室,纷纷要求转班;还没平息家长的意见,又迎来了学校的教学竞赛,我的课被评委们定位为“教学方法过于陈旧”。“错过太阳,你流泪了,你也将错过繁星。”泰戈尔的诗如一盏明灯。经历了阵痛的选择,我提前给未满周岁的儿子断了奶,流着眼泪把他送到乡下。为了弄清语文“怎么教”,我暗暗给自己定了个成长计划,从“备课”“上课”“比课”入手,自名为“三课面面观”。第一,备课:不看教参,重解读。每次备课,我坚持先不看教参,而是自觉地读文,一遍一遍地读,把阅读体会纲要式地记在备课本上。然后,一本一本地查找背景资料,丰富对文本的解读。最后,才梳理备课思路,撰写备课内容

6、。第二,上课:视若公开,求实效。为了上好课,我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尝试“慎独”的修行。每一堂课,我都想象着有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在认真倾听我的课,我就不敢马虎,板书是一板一眼,读书是一字一句,过渡是严谨自然,提问是一针见血。第三,比课:比比皆是,共生长。我的比课有三——一是”与教参比,找问题”。上完课,我会认真翻看教参,查找独立备课的问题,尤其是解读文本的准确性。我最得意的收获是:文本的语言训练抓手,应当是集中彰显文本的人文价值,且符合本学段工具性训练的重要句段。才疏学浅,后来我才知道这算不上什么发现,但当时的心境,却是不能用兴奋形容的。二是“与同事比,学优点”。下课十分钟,

7、是我向同事请教的黄金时间。顾不得一手的粉笔灰,我要到隔壁教室看看徐老师的板书,他的板书总是简洁、精练,体现文路、教路、学路的有机统一;我还要把课中的问题和困惑抛出来,让下一位要进课堂的老师带着办法去实践。碰到不好上的课文,我偶尔也央求易老师、毛老师让我进教室听课。辜老师的教室就在办公室旁边,我欣慰可以常常听到她的“公开课”。三是“与名师比,寻差距”。得到名师的同题教案,有时我在课前看,然后“复制”实施,看看哪些生成的问题我不能很好地解决;有时我在课后看,这样的看,条分缕析,如庖丁解牛,所获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