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22477
大小:6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5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分析:从1999年起我国大学开始实施扩招,在高校入学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高校新生适应不良的现象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高校新生适应不良的文献也屡见不鲜。本文主要是对目前国内关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做一剖析,以其为改善大学新生管理工作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心理分析 一、引言 从生命全程发展观来看,人生的重要转折对于个体心理发展速度与方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点,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学习阶段、工作阶段和晚年至死亡的阶段。而学习阶段又可分为三
2、种不同的学习,即幼儿阶段的游戏式学习,小学到中学的统一的全日制学习以及大学的自主学习。每个阶段的转折都势必会对个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于许多青年人来说,进入大学这一事件就构成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质的不同,进入大学的改变并非是某种单一角色的转变而是在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社会角色以及重新建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改变的复合体。在这个时期的青年人面临着摆脱依赖走向独立、逐步走向成人担负社会的艰巨任务,当他们需要独立面对时,不适与焦虑也就会接踵而至。目前国内关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研究在逐渐增多,但理论相对零散或是针对
3、性太强,有很多研究只局限于少数学生群体的调查或某个学校的实验,很难确定其是否具有全面性。因此,目前国内关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研究的分析,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更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大学新生适应的内涵与内容 (一)大学新生适应的内涵 1、适应的一般涵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无疑成为了发展与自我实现等一切更高追求的基础。适应原属于生物学范畴,在心理学范畴里以此来表征当个体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时,调整自身的身心状态以顺应这种改变的过程。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对适应做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心理、
4、智力、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就是对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认为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我国学者淘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的角度的诠释了适应的内涵,她认为:转折意味着个体与环境已建立的平衡被打破,根据新环境的要求个体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从而进入心理发展的新阶段;适应实际上是个体在原有适应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再适应。个体根据新环境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有效利用内外部资源,达成与新环境的协调关系。 2、大学新生适应
5、的涵义 作为一种转折期适应,人的一生要经历六次重大的适应:从胎儿到婴儿、从幼儿园到上小学、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工作岗位、从工作岗位到退休、晚年生活。在每两个阶段的适应过程中人们都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其中大学新生适应是人生全部适应过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适应。它是指初上大学的学生(入学到第一学期结束)在脱离原来熟悉的环境,进入大学新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根据新环境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达成与新环境的平衡。 3、大学新生适应的内容 目前在我国,关于大学新生适应的内容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有两种有代
6、表性的说法。淘沙认为新生适应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总体认同和身心症状五种(1999)。以吕素珍和程斯辉为代表的认为:大学新生适应的内容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和心理症状五种(2003)。我们认为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生活自理适应这三方面是新生适应的主要内容。其中尤以人际交往适应和学习适应问题最为重要。 三、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表现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有多种表现,下面仅对其中较为严重的表现进行剖析。 (一)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表现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7、人际关系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大学生来说,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未来走上社会的需要。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化程度的高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学业的进步。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空虚、心情压抑、抑郁,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王辉、吕素珍的研究表明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心理障碍:体现在大学新生面对新同学时有一种不可靠、不安全的防御心理,既渴望被人了解又害怕被人了解的矛盾心
8、理;二是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表现在半数以上的新生从不会主动与人打招呼,在与异性交往的主动性上就更差,甚至有四分之三的新生从不或很少主动与异性打招呼。柳萍、陈智慧的研究表明在行为困扰、交际困扰、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人际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