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08135
大小:145.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图8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陈独秀《新青年》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D.《变法通议》3.
2、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
3、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5、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从技术到
4、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57.“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8.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A.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 B.学习西方,全盘西
5、化C.变革制度,实行民主共和 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9.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10、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进化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这表明严复宣扬进化论的目的是()A.发展近代科技B.提倡自由平等C.反对专制迷信D.推动社会变革11.图7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奴
6、才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学武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清·杨枢《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图7A.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B.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C.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D.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12.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C.
7、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13.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145.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