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小孩治疗法

内在小孩治疗法

ID:21901226

大小:4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内在小孩治疗法_第1页
内在小孩治疗法_第2页
内在小孩治疗法_第3页
内在小孩治疗法_第4页
内在小孩治疗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在小孩治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在小孩治疗法是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心理治疗方法,Swain(1995)甚至将之称为内在小孩运动(innerchildmovement)。其主要治疗目标在於提升案主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减少自怜自恨、增进自爱与自我抚慰的能力。根据文献,许多学者曾融合内在小孩治疗法於其治疗过程中,并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Benton(1990)以内在小孩治疗法协助酗酒者重建自我认同、练习自我照顾、并以更健康的方式看待过去;Cameron(1991)协助曾经验父母自杀的成人度过哀伤;Grammer&Shannon(1992)针对五位曾遭到性虐待少女(8-12岁,皆住在寄养中心)进行团体

2、治疗,其中以内在小孩治疗法协助案主稳定情绪、增进自我肯定及练习自我保护技巧。Picucci(1992)在以男女同性恋者为对象的一个经验性周末工作坊中,以心理剧及团体动力技巧提供男女同性恋者一个受到支持的机会,学习自我抚慰的概念,治疗并照顾个人受创的内在小孩。Schatz(1992)认为对於在上瘾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内在小孩治疗法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工作方法。Gayol(1995)在墨西哥针对28位青少女受刑人,进行交流分析技巧中的自我抚育(self-reparenting)训练,以增强他们的父母自我状态。认识自己的内在小孩是课程中的一部分,训练结果显示青少女的行为有

3、明显改变。Guyer(1995)曾在针对乱伦犯罪者的催眠取向治疗中,使用内在小孩治疗技巧对案主进行自我再教育。国内学者洪素珍(民86)在治疗童年遭到性虐待的个案时,采用沟通分析取向的内在小孩治疗法,处理个案的受创经验。除了针对个案的受创经验外,笔者进行个别谘商或团体谘商以及心理剧时,也发现使用内在小孩治疗法可以无须探讨当事人的成长历史,甚至不需要当事人说出任何具体事件,就能进行治疗工作。  依笔者的实务经验,以下几种情形的当事人使用内在小孩治疗法的效果特别好:(1)没有具体的原因,却觉得生活无聊、不愉快、缺乏活力;(2)只是有一种模糊的难受的感觉,却找不到任何

4、与此感受有关的记忆;(3)隐约觉得和人有距离,无法亲密,难以体会被爱或感动;(4)觉得心理疲倦、对现在的生活及未来感到缺乏意义;(5)因为个人禁忌,不便或不愿说出事件的经过,但仍然因为感到痛苦而需要被帮助;(6)在团体中因担心泄秘或被批评而拒绝陈述问题内容的成员;(7)目前生活的困难牵涉层面甚广,一时难以解决,需要学习在困难中生活。  不过,内在小孩治疗法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或方法,不同的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宣称并使用内在小孩治疗法,以下仅作一初步的整理与介绍。代表人物或理论  在心理治疗领域最早讨论内在小孩概念的是容格(CarlGustavJun

5、g),他於1940年首次出版「儿童原型心理学」(ThePsychologyoftheChildArchetype)中,以「在里面的小孩」(childwithin)指称儿童原型;而第一位正式使用「内在小孩」(innerchild)这个词汇的则是Missildine(Corrin,1994),他在1963年出版了YourInnerChildofthePast一书(中译书名为「探索你内心的往日幼童」,彭海阳等译,雅歌出版),以整本书讨论内在小孩概念及治疗方法[user10]。柯林(Corrin,1994)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整理出七位与内在小孩概念有关的人物或理论:一、

6、米西迪(W.HughMissildine):  1、於1963年出版了YourInnerChildofthePast一书,是第一位正式使用innerchild一词并以整本著作讨论内在小孩概念的人。  2、基於佛洛依德的理论太过繁琐及不实用,故以较容易为患者所了解的语言提出一种对解决情绪困扰有实效的方法及知识(Missildine,1963)。即其内在小孩的概念为对精神分析理论及用词的修正。  3、内在小孩概念较类似所谓的赤子之心,而随著社会化的过程,人们隐含认为成熟即是不要孩子气,因此逐渐与内在小孩分离造成情绪的问题,因此应找寻一个适当的情境,重新创造我们在孩

7、提时所曾有过的感受(尤其是与父母相处有关的好坏感受),以便能有回家的感觉。二、交流分析(TransactionalAnalysis,简称TA):  1、为1950、1960年代精神分析师EricBerne所创,目前共分为古典学派(ClassicalTA)、贯注学派(TheCathexisSchool)及再决定学派(TheRedecisionSchool)三大派别(黄佩瑛,民85)。  2、认为人有三种自我状态(Egostate):父母、成人、儿童,其中儿童自我约在六岁时便已固定。  3、三个TA学派对成功治疗的观点不尽相同,古典学派强调成人自我的发展;贯注学派

8、重视新的父母自我状态,再决定学派则强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