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99312
大小:525.00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8-10-20
《屈原列传(原文翻译对照实用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屈原列传司马迁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
2、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汨罗江自杀了。简介屈原的生平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
3、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屈原的诗作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简介屈原的影响: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属草稿()惨怛()帝喾()靡不毕见()濯淖()蝉蜕()滋垢()浊秽()皭然泥而不滓()既绌()商於()既咎()眷顾()被发()渔父()哺育()啜泣()罹难()
4、zhǔdákùmǐzhuónàotuìgòuhuìjiàonièzǐchùwūjiùjuànpīfǔbǔchuòlínàndá快速浏览课文,将课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1):简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官职、为政才能,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第二部分(2--3):叙述屈原在与上官大夫的政治斗争中遭谗被疏,以致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第三部分(4--9)历叙屈原被黜之后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列失利,表现楚国的日益衰败,说明屈原被排斥给楚国造成的巨大影响。第四部分(10--12):叙述屈的放逐和自杀,交代屈原死后楚国被秦所灭。第五部分(13):司马迁对屈原的赞词。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
5、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为:担任博闻强志:同“记”,记忆力入:在国内出:在国外明于治乱:明白、通晓娴于辞令:熟悉任:信任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文章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国王左
6、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王甚任之”的原因:(1)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2)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害:忌妒属:写作夺:改变、更改与:允许,同意因:于是,连词伐:自夸、炫耀怒而疏:因而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
7、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和昏聩。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