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策情景的家庭乘用车能源回弹效应研究

基于政策情景的家庭乘用车能源回弹效应研究

ID:21898954

大小:3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5

基于政策情景的家庭乘用车能源回弹效应研究_第1页
基于政策情景的家庭乘用车能源回弹效应研究_第2页
基于政策情景的家庭乘用车能源回弹效应研究_第3页
基于政策情景的家庭乘用车能源回弹效应研究_第4页
基于政策情景的家庭乘用车能源回弹效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政策情景的家庭乘用车能源回弹效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政策情景的家庭乘用车能源回弹效应研究    摘要: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调查数据,测算在燃料消耗量为/100km情景下家庭乘用车的直接能源回弹效应,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法分析影响家庭乘用车直接能源回弹效应的因素。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家庭乘用车平均直接能源回弹效应为20%;不同居民家庭乘用车的直接能源回弹效应差别较大,存在超级节能、零回弹、部分回弹和回火效应;户主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购买新车意愿、车辆行驶里程、出行偏好等因素对家庭乘用车超级节能和零回弹效应影响显著。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

2、:长株潭城市群;家庭乘用车;能源回弹效应;二分类Logistic回归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7)06013106  一、引言  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之产生的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水平一直呈增长态势\[1\]。《2016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指出,中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23%,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量和CO2排放量最多的国家\[2\]。虽然中国政府致力于向低碳经济转型,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3\],节能减排刻不

3、容缓。  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性行业,目前已成为次于工业和生活领域的第三大能源消费行业\[4\],也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①。而家庭乘用车作为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近年来它的产销量和保有量大幅增长。中国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小型载客汽车达亿辆,其中,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载客汽车(私家车)达到亿辆,占小型载客汽车的%,?c2015年相比增长%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私家车保有量还处于较低水平\[5\],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这给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4、事实上,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已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如《关于减征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③及《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④等。但能源效率提高而产生的预期能源节约量不一定能完全实现,因为能源效率提高会导致能源服务的成本降低,进而产生更多的能源服务消费,预期能源节约量会被这种消费者行为部分甚至完全抵消,产生“回弹效应”\[6\]。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可能导致国家的能效政策受限或失效\[7\],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因此,本文设计

5、嵌入政策情景的实际偏好――意向偏好调查方法,在全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试验区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实地调查,获取居民使用家庭乘用车出行数据;并调查和测算在燃料消耗量为/100km的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家庭乘用车直接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以及影响直接能源回弹效应的因素。  二、文献综述  随着KhazzoomBrookes假说\[8\]的提出,学术界正式开启了对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能源回弹效应值有小于0、等于0、处于0~1之间、等于1和大于1五种情况。能源回弹效应值小于0,

6、表示能源效率提高后实际节能量大于预期节能量,属于“超级节能”;能源回弹效应值等于0,表示能源效率提高1%,节能为1%,表明能源使用效率提高达到了理想的节能效果,称为“零回弹”;能源回弹效应处于0与1之间,意味着实际节能量小于预期节能量,表明回弹效应的存在会抵消部分节能量,即“部分回弹”;能源回弹效应值等于1,表明预期节能量被完全抵消掉,意味着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完全没有达到节能的目的,即“完全回弹”;最后,能源回弹效应大于1,表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后反而增加了能源消费,称为“回火效应”\[9\]。能源

7、回弹效应分为直接能源回弹效应、间接能源回弹效应和广泛经济范围能源回弹效应\[9\]。  目前,学者们对社会经济各个部门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了研究。Broberg等(2015)发现在瑞典工业部门,若能效上升5%,经济范围回弹效应是40%~70%\[10\]。Evans和Schfer(2013)发现美国国内航空的平均直接能源回弹效应为19%\[11\]。Cellura等(2013)估测出意大利建筑行业的能源回弹效应大小的范围为%~%\[12\]。Wang等(2012)指出城镇客运交通平均直接回弹效应约

8、是96%\[13\]。国涓等(2010)发现中国工业部门存在着能源回弹效应\[14\]。查冬兰和周德群(2010)发现中国石油、电力和煤炭平均能源回弹效应分别是%、%和%\[15\]。关于家庭乘用车能源回弹效应,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个国家层面,如Ficano和Thompson(2014)发现美国私人汽车出行的短期和长期的能源回弹效应分别是5%~20%和10%~30%\[16\]。Frondel等(2012)发现德国私人交通的平均能源回弹效应在57%~62%\[17\]。Lin和Liu(20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