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审美救赎的思考

古代文学审美救赎的思考

ID:21892264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古代文学审美救赎的思考_第1页
古代文学审美救赎的思考_第2页
古代文学审美救赎的思考_第3页
古代文学审美救赎的思考_第4页
古代文学审美救赎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审美救赎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代文学审美救赎的思考:以现代人文精神的构建作为研究对象,从关注社会民生的现实维度、天人合一的思想维度、中和之美的审美维度整体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蕴含的人文道德内涵,探索了其对现代社会审美救赎,人文精神构建的思考与意义,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提供方法指导。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审美救赎;思考与意义;现代人文精神;建构  引言: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已进入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近些年,贪腐、教师殴打幼童、青少年虐待幼童、老人摔倒讹诈、吸毒嫖、小三“当道”等各种

2、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现象接连不断地上演。如2015年9月淮南师范学院学生袁某好心送跌倒的老太太去医院治病,且主动垫付医药费2000多元的,老太太家人在未弄清楚事实的情况下,一口咬定是袁某撞到老人,其理由是:如果不是她撞的,他为什么好心送来医院,为什么还垫付医药费[1]。事情还未调查清楚,家属以“为什么送医院,还垫付医药费”等理由推测袁同学撞到了老太太,真的让人很心寒,到目前为止这件事情还未调查清楚。  2.但是,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反思一个问题:人之基本的良心何在,道德何在?因此,当前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建设人文精神,救赎人类畸形的精神世界。中国

3、古代文学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人生智慧,文学是以人为基点,探索和追寻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中也包含着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可以说是中国人文精神最直接的表现载体。当前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人文精神,如王蒙曾撰文道出:“中国从来就没有人文精神,以‘内仁’、‘外义’为基本框架的中国传统文化既没有感性生命的勃发,又不具有个体独创的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走向整体主义,就是步入禁欲主义,‘是最缺乏人文向度的’文化”。  3.[2]此外,有的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理解较为片面,余英时认为中国传统文

4、化中的人文精神表现为个人修养或修持的内心的自觉[3]5,张斌峰认为当代人文精神的传统生长点是墨家“兼爱”思想[4],但其实人文精神不仅仅是个人内心修养或学派的一家之言,而是各种学派,道家、儒家、佛教等积淀成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深厚基础[5]10。笔者十分赞同庞朴、唐君毅先生的观点,“一切文化之精神,都是人文精神。由此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显然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了。”[6]56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是在儒释道基础上生成的一种道德人文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还表现在各种中国传统文艺作品中,是古代、现代乃至将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值得

5、人们学习、传承、发扬的精神财富。因此,本文选取现代人文精神的构建作为研究对象,从关注社会民生的现实维度,天人合一的思想维度、内在精神的审美维度整体分析中国古代文学蕴含的人文道德内涵,探索其对现代社会审美救赎、人文精神构建的意义,旨在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关注社会民生的现实维度  1.1古希腊智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在中国文化中,人是宇宙的中心,万物的圆点,这样的观点是所有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活动的思考与批判,尤其是对民生问

6、题的拷问与关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现实基础。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就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民为邦本的思想。儒家学说的“仁政”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生主题[7]367,反对暴君暴政,主张“发政施仁”,确保百姓生存得到基本的保障。墨家立足于小生产者的立场,也提出了“非乐”的主张,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疾,形成了中国关注社会民生的文学传统。  1.2宋代形成了“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以万民为同胞,以万物为同类的人道主义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绕不开的主题。关注社会民生的文学传统反映在体恤民生,反映百姓的苦难,《诗经》中《小雅渐渐之石》、《豳风

7、东山》、《小雅何草不黄》、《王风君子于役》等,描述了很多由于战乱、王室衰微,导致的父母失养、兄弟分散、夫妻别离的生活惨状。曹操《薤露行》详细记载了董卓夺政,导致数十万民众的浩劫,就如《蒿里行》诗中所言:“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1.3此外,很多古代文学作品从揭露民生凋敝之根源的角度来批判统治阶级的无情,以达到讽刺当下,警示世人的目的。如李白对唐玄宗年间,宦官权势日重,为后来唐中期宦官专权埋下祸根进行了无情地揭露,“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晲,行为皆怵惕。”特别是

8、元朝的公案戏、明清小说(以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为代表)的问世,对统治阶级各种暴政、腐坏、官官相卫等侵害百姓利益之事进行辛辣的讽刺。因此,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