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91515
大小:469.00 KB
页数:246页
时间:2018-10-21
《行政管理学ppt课件全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行政管理学PUBLICADMINISTRATION王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概述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1、什么叫行政?是指政府依法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指国家行政组织依法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2、什么叫行政学?是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3、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新公共服务。二、公共行政学的特征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规范性与权变性的统一第二节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行政学是现
2、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产业革命后带来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的实践为行政学的产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材料;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为行政学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外加一批学者的努力研究。行政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之所以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产生在美国,然后迅速扩及到西方各国,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静的。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张和行政权力的扩大,提出了行政学研究的要求。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推动
3、了行政学的形成。3、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尤其是政治学,更是其直接的理论基础。二、行政学的历史发展1900年—1930年前后形成阶段1930年—1960年前后成长阶段1960年至今科学化阶段(1)20世纪60—70年代的新公共行政学;(2)7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的公共管理学;(3)90年代以来的新变化(公共服务理论)三、现阶段公共行政学面临的挑战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
4、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4、关于回应全球化挑战问题5、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问题6、关于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7、关于如何应对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8、关于重振政府治理能力问题9、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问题10、关于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模式问题11、关于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问题第三节公共行政的基本问题一、社会公共需求与政府公共供给(一)公共行政的内涵与主题1、公共行政的内涵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是“公共的”行政。(
5、1)行政权力是公共权力。政府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服务并受人民的监督;政府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同时受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的制约,还受到司法部门的监督和制约。(2)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全体公民提供全面而优质的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政府活动是对公共事务的处理,私人事务不属于政府的管辖范围。(4)政府对社会的管理以有效地整合整个社会资源为基础,政府应该善于运用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自治机制等,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与民间资源。(5)政府必须承担公共责任,包
6、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经济责任、领导责任和道德责任。(6)“公民第一”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公共行政应有民主性和透明性,公民在公共决策上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7)公共行政应追求和体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2、公共行政的主题公共行政的基本主题是公共供求关系,即社会公共需求与政府公共供给的关系。主要是因为:(1)公共供给与公共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公共行政的基本关系。(2)公共需求与公共供给的矛盾构成公共行政发展的动力。(3)社会公共需求与政府公共供给演变的历史就是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科学的发展史。(二)社会公共需求社会公共需求是政府存在
7、的原因,决定着政府活动的范围。政府的目的和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公共供给必须适应公共需求的规律,或者说公共供给必须与公共需求想平衡的规律,是公共行政的基本规律。社会公共需求是人类社会共同体解决所面临社会公共问题的共同需要,它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社会公共需求是在个人需要满足之后,公民寻求解决公共问题、安全、自尊、享受和发展等所产生的公共需要。现代公共需求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与安全秩序的公共需要。主要是国防、公安、外交、行政管理等。(2)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共需要。主要是
8、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公正司法与公正执法等。(3)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事业的公共需要。如公共卫生设施与医疗保健、义务教育及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园、体育馆等。(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需要。如政府扶贫、救灾、社会救济、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