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89097
大小:1.17 MB
页数:318页
时间:2018-10-25
《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教(学)案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目录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3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53、大堰河——我的保姆10第二单元 125、荆轲刺秦王176、鸿门宴24第三单元328、小狗包弟36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399(1)、补充:金岳霖先生42第四单元4411、包身工4911(1)、补充: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5312、飞向太空的航程5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第一单元671、荷塘月色672、故都的秋703、囚绿记734、瓦尔登湖76第二单元795、《诗经》两首(氓、采薇)796、离骚82
2、7、《孔雀东南飞》(并序)858、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889.兰亭集序9210、赤壁赋9711、游褒禅山记10212、召公谏厉王弭谤106第四单元1081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0814、我有一个梦想1251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2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第一单元134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林黛玉进贾府134祝福138十八岁出门远行148老人与海150第二单元152蜀道难152杜甫诗三首155登高159李商隐诗两首163第三单元167寡人之于国也167劝学173过秦论17
3、6师说181第四单元185动物游戏之谜185宇宙的边疆188凤蝶外传19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窦娥冤195长亭送别201哈姆莱特203柳永词两首204辛弃疾词两首209李清照词两首215拿来主义217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219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220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223短文三篇224廉颇蔺相如列传227苏武传231张衡传232李贺小传23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一单元237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372、装在套子里的人2433、*边城2454、*哦,香雪247第二单元2495.归去来兮辞2496、滕王阁序2547
4、、逍遥游2608、陈情表266第三单元270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9、咬文嚼字27010、孟浩然27211、说“木叶”27312、*谈中国诗275第四单元27813、中国建筑的特征27814、作为生物的社会28015、指印28316、宇宙的未来28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教案 【背景资料】 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的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
5、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
6、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
7、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
8、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