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87808
大小:9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初中几何高效课堂实施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几何高效课堂实施策略探究东莞市低涌中学林慧【摘要】初中几何是研究平面几何的。初中几何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为了提高初中几何课堂的高效性,本文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方面提出了“直观认知能力”的策略,从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提出了“搭建脚手架分散难点”的策略,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类比联想的变式探究”的策略,从培养学生说理能力方面提出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说练结合”的策略等,从而探究索初中几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关键词】初中几何;高效课堂;策略;分析综合;类比联想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出现分化往往是在几何,几何学习的成功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热情。在几何与
2、代数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代数的每一个新知识点的掌握需要的时间比几何需要的时间要短,所以几何比代数难教,这是很多老师的感触。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学习几何中获得的成就感要比代数大,当你经历了重重难关最后把问题解决的那一刻,心中充满了无限探究的乐趣,所以几何更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更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更能创就学生的成就感。怎样提高几何课堂的高效性呢?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总结了一些方法及策略。1借助教具,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学习几何的入门条件就是掌握几何的概念和定理,而几何的概念、定理往往都与图形联系在一起。如何让学生更简单明了这些几何概念和定理呢
3、?其实几何图形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利用硬纸板、细铁丝、木条等材料制作简易的几何教具,借助这些实物教具,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往往能使一些较复杂的概念、定理简单明了地表现出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几何课堂的高效性。例如,我在讲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这一课时时,为了更形象地,我用小木条钉了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用教具演示活动平行四边形的的变化过程,当变化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从而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利用平行四边形教具,使学生认识了矩形的形状,又明白了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学生经历了将实际
4、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又如在教几何展开图时,要让学生观察矿泉水瓶上的商标,然后把它撕下来并展平,再画出图,这样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便跃然纸上,并熟记于心。另外长方体,圆椎,他们都可以通过想象,通过剪切,画出展开图。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几何课堂的高效性。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巧设脚手架,突破重难点“巧设脚手架,突破重难点”,就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巧妙地设计一组与它相关的连环问题,并且这个问题学生
5、一般都能接受,如果深入探究的话,就会发现这很快就接近了我们要解决的那个问题。几何问题难就难在它复杂多变,当学生处于茫然若失时,我们应该先为学生搭个阶梯,让学生顺着这个“阶梯”上,通过一个一个的“阶梯”,逐步解决难点,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案例1】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上全等三角形时,有这样的一个例题:已知:如图,已知AE=AD,∠B=∠C。求证:△BDO≌△CEO这个例题的难度,主要是已知条件中的AE=AD,与求证的结论表面上好像很难联系起来,学生一下子找不到它们的内在联系,因此我设计一组如下的探究式问题,进行铺垫过渡:教师(提出问题):如图,从已知条件“AE=AD,∠B=∠C”出发,同学们可
6、以得到哪些结论呢?学生1:由条件“AE=AD,∠B=∠C”,再加上∠A是△ABE和△ACD的公共角,可得△ABE≌△ACD。教师:非常好!那么由△ABE≌△ACD,你们又能得到哪些结论呢?学生2:AB=AC。学生3:AB-AD=AC-AE,即BD=CE。学生4:∠AEB=∠ADC。教师:综上结论,现在能否证明△BDO≌△CEO了呢?全体学生顿悟,问题得以解决。这样设置梯度性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事实上后进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也兴趣盎然,因为他们也能得到一些边相等,角相等,三角形全等的结论,有成功的体验。我还在学生回答出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后,进行了如下的引申性提问:在原题的条件下
7、,连接AO,图中有几组全等三角形呢?这样的引申设计让优等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知识向纵深的方向发展。那么这节课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才是高效的、成功的。新教材给予了老师更大的自由度去处理教学内容,可是有时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梯度去教的话会给学生的学带来困难,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们一定要分析知识点的难度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的差距,如果差距太大,就必须巧设脚手架,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突破问题的重难点的目的。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