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园诗话》对清代诗坛之研究

《筱园诗话》对清代诗坛之研究

ID:21885326

大小:7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25

《筱园诗话》对清代诗坛之研究_第1页
《筱园诗话》对清代诗坛之研究_第2页
《筱园诗话》对清代诗坛之研究_第3页
《筱园诗话》对清代诗坛之研究_第4页
《筱园诗话》对清代诗坛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筱园诗话》对清代诗坛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筱园诗话》对清代诗坛之研究摘要:《筱园诗话》被学术界忽略的一部分,恰恰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即其对清代诗坛流变、诗歌流派的论述、评价。朱庭珍站在传统诗学的立场上,也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在时间与空间的经纬交错中描述了清诗坛的流变,对于主导清诗坛的诗歌流派做出了判断、剖析。在儒家诗教的延续中,《筱园诗话》试图超越两极对立,达到中庸的境界,具有鲜明的复古意识,对唐宋之争表明了态度。正因其保守,才得以保留了晚清人对传统诗学探索与总结的文本。  关键词:《筱园诗话》诗坛流变诗歌流派诗教  :I206:A:1000-8705(2012)03-103-109  作为晚清一部具有总结性质的诗话,

2、朱庭珍的《筱园诗话》已引起学界关注。但研究多集中在探讨其诗法、积理养气、与严羽诗论的关系等诗歌创作理论上面。陈良运在《中国诗学批评史》中的评价较具代表性,“论诗的审美创造比较系统的要数朱庭珍的《筱园诗话》。这部诗话的理论价值,庶几可与叶燮的《原诗》相并列。”[1]学者注意到的多是它的诗歌理论价值。但从诗话的历史来看,《筱园诗话》最有价值的地方恰恰是被学界所忽略的那一部分,即朱庭珍对清代诗坛的评述。研究《筱园诗话》诗法、气、理、与严羽诗论关系等等的学者没有注意到或是无视了一个现象:朱庭珍在论述诗歌理论时所举的例子大多为清诗,唐诗、宋诗只占很小一部分。《筱园诗话》共四卷,除了第一卷阐

3、述诗学的基本观点,没有提到清代诗坛外,其余三卷多以清代诗人为主。尤其是第二卷,简直就是一部清代诗坛流变史,虽然评价了历代诗家,却以本朝为主。卷三卷四摘句论诗,为具体作诗技法,也多引用本朝诗人为例。  据《筱园诗话》自序,是书草于同治三年(1864)十一月,同治七年(1868)十二月增订,最终定稿在光绪三年(1877)九月,但文中所论清诗坛多为清初至乾嘉时期诗人,乾嘉以后的诗人涉及很少。朱庭珍屡试不第,游于幕府之中,提倡新学,开滇中风气之先,但《筱园诗话》沿袭的却是传统诗话的路子。  一、对清代诗坛流变之研究  《筱园诗话》对清代诗坛的论述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以地域格局为参照。  首

4、先,朱庭珍认为清代诗歌的成就在历代之中是最低的。《筱园诗话》对清代文坛有一个总体概括:“本朝汉学最盛,皆经术湛深,考据淹博,宗康成而不满程朱,诗文则非其所长也。”[2]很显然,朱庭珍以乾嘉汉学的背景代替了整个清代的学术历程,也没有注意到“宗康成而不满程朱”在学术历程上的微妙变化。“诗文则非其所长也”只是一个笼统的概括,不必细究,但在他的诗人分类中,清人几乎都只居末等的小家、诗人①。另一方面,朱庭珍又客观地认识到汉学家、古文家、理学家中也有很好的诗人,虽然诗文非其所长,但也有通才与专才的区别。汉学家顾炎武“诗甚高老,但不脱七子面目气习,其用典使事,最精确切当,以读书多,故能擅长。”

5、汉学家兼古文家朱彝尊,“诗尤雄视一代,品在渔洋、荔裳、愚山之上,洵通才也。”[3]理学家中,只有汤鹏一人诗文可观,“若理学诸公中,诗文可观者,则汤文正公一人而已。”[4]所论很有见地,并没有一概求全责备,认识到诗坛“术业有专攻”的客观实际。在整体性否定汉学家诗文的同时,对其中的佼佼者并不抹杀,从诗品、用典等方面给予恰切的评价。  对清初至乾嘉盛世诗歌流变的论述中,《筱园诗话》以传统诗学中雄浑的风格作为最高标准,对诗人之评价带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有时甚至失之过苛。论清初诗坛,其重点在江左三家与岭南三家。江左三家中推崇钱谦益,岭南三家中推崇陈恭尹。“然江左以牧斋为冠,梅村次之,芝麓非

6、二家匹。”“岭南以元孝为冠,翁山、药亭均不及也。”[5]江左三家钱谦益第一,吴伟业第二,龚鼎孳第三。岭南三家,陈恭尹第一,屈大均第二,梁佩兰第三。他将钱谦益放在首位,是因为钱谦益有转变风尚之功,“钱牧斋厌前后七子优孟衣冠之习,诋为伪体,奉韩、苏为标准,当时风尚,为之一变。”[6]对钱谦益在诗歌史上的重要位置有所体认,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钱谦益反对明七子囿于汉魏盛唐的做法,开创了诗歌广师唐宋的道路,这对于清诗的走向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吴伟业,在评价上较之钱谦益明显低了一格,并且认识到钱氏和吴氏在诗体上各有所长,七律为钱氏所独擅,吴伟业则仅歌行体诗作尚有可观,却又有藻饰过度的毛摘要:《

7、筱园诗话》被学术界忽略的一部分,恰恰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即其对清代诗坛流变、诗歌流派的论述、评价。朱庭珍站在传统诗学的立场上,也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在时间与空间的经纬交错中描述了清诗坛的流变,对于主导清诗坛的诗歌流派做出了判断、剖析。在儒家诗教的延续中,《筱园诗话》试图超越两极对立,达到中庸的境界,具有鲜明的复古意识,对唐宋之争表明了态度。正因其保守,才得以保留了晚清人对传统诗学探索与总结的文本。  关键词:《筱园诗话》诗坛流变诗歌流派诗教  :I206:A:1000-87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