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84510
大小:1.08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10-25
《2011杨雄刑诉法120表(最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刑事诉讼法授课提纲(刑事诉讼法120表)杨雄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主要内容: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与法治国家;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核心考点: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一、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表-1)区别①刑法(实体法)——犯罪与刑罚的问题;②刑事诉讼法(程序法)——追诉犯罪的程序、追诉机关、审判机关的权力范围、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以及相互的法律关系。联系两者有共同的目的(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秩序、限制国家公权为目的);刑事诉讼法保障刑法的实现;刑事诉讼法有其独立的
2、价值。★二、刑事诉讼法与法治国家【2011新增知识点】(表-2)刑事诉讼法与法治国家①刑事诉讼法在实现法治国家方面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与宪法的关系之中。②刑事诉讼法规范和限制国家权力,从而成为保障公民基本人权和自由的基石。而国家权力得以规范行使与公民基本人权和自由得以充分保障,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①一方面体现为其在宪法中的的重要地位,以至于宪法关于程序性条款的规定成为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②一方面体现为其在维护宪法制度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其一,要通过刑事诉讼法保证刑法的实施来实现;其二,要通过刑事诉讼法本
3、身的实施来实现。★★三、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表-3)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①惩罚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障人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诉讼参与人。②两者是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发生冲突时,应当侧重保障人权。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①程序公正是指过程的公正,具体内容包括:程序参与、程序遵守、程序救济、程序公开、程序中立、程序平等、程序安定、程序保障;实体公正是指结果的公正。②两者是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发生冲突时,程序公正优先。诉讼效率①严格控制审前行为的期间,要求被告人不被拖延地带到审判官面前;②对羁押的期间进行严格限定;③庭审中奉行不中断
4、审理(集中审理)原则;④广泛建立简易程序加速刑事案件的处理。★四、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60(一)刑事诉讼职能(表-4)审判控诉辩护(二)刑事诉讼阶段(表-5)①公诉案件的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②自诉案件的阶段:受理审判执行(三)刑事诉讼主体(表-6)国家专门机关:主要的诉讼主体刑事诉讼主体诉讼主体当事人:主要的诉讼主体诉讼参与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一般诉讼主体般诉讼主体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核心考点: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一、侦查权、检察权、审
5、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刑诉法第3、4条)(表-7)权力类型权力主体职权内容侦查权公、检、国安、监狱、军队保卫部门、海关走私犯罪侦查部门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检察权人民检察院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审判权人民法院审判特别注意:①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②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诉讼活动实行“审判中心主义”,我国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二、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刑诉法第3条第2款)(表-8)含义违背法定程序,将导致程序无效。这里所说的“其他法律”,是指所
6、有与刑事诉讼程序有关的法律。我国目前仅有的对程序违法后果的规定:60体现(程序违法的后果)①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并非所有)(参见表-32、34);②二审对于程序违法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刑诉法第191条);③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复核后,最高院认为原审人民法院违反法定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④因符合法定回避理由而回避的检察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是否有效,由检察委员会或者检察长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高检规则》第30条)。★★★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
7、职权(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刑诉法第5条)(表-9)谁独立?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独立于谁?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独立的程度?上下级是“领导关系”,检察一体,集体独立。上下级监督关系,不能“请示、汇报”,上级只能通过审级监督(二)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关于规范上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第3、6、7-10条【2011年新增】)(表-10)基层、中级法院报请上一级法院审理的案件范围①重大、疑难、复杂案件;②新类型案件;③具有普遍法律适用意义的案件;④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不宜行使审判权的案件。发回重审
8、①第一审法院已经查清事实的案件,第二审法院原则上不得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②第二审法院作出发回重审裁定时,应当在裁定书中详细阐明发回重审的理由及法律依据。③第二审法院因原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