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

“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

ID:21881882

大小:6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_第1页
“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_第2页
“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_第3页
“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_第4页
“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摘 要:儒学的当代性研究必须着重于当代转换、社会实践和大众传播,“忠孝礼义”是儒学中既有理性色彩又最具操作性的儒家思想范畴。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重新审视、发掘和传播其价值内涵是十分必要的。在义理上正确处理好“忠孝礼义”的历史还原和当代转换问题,是推行社会实践和大众传播的前提和基础,而创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途径是继承和发扬儒学积极精神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儒学;“忠孝礼义”;研究价值;传播方式 儒家学说的“现代性”是作为原创性的历史存在的儒家思想乃至中国哲学能否“与时俱进”融入“中国特色”的现代思想文化系统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理由。研究儒家学说的“现代性”,不能脱

2、离儒家学说的初始以及流变形成的基本特征,又不能单单重复古人反复咀嚼过的茴香豆而发“思古之幽情”。  道,是中国哲学包括儒家学说的终极依据,是在形而上意义的最高本体。“道不远人,人能弘道。”其精神特质或价值内核主要表现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终极、无限、整一、流动与超越的理解、建构与追求;二是非逻辑的、不可言说的思考、辨析与体悟;三是诉诸日用伦常的自觉实践行为与路径。[1]其中,实践特性则最能体现出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学说的历史生命感和现实目的性。  这是我们思考儒家学说的“现代性”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使论题相对集中突出,我们从“忠孝礼义”  这个既有理性色彩又最具操作性的儒家思想范畴

3、切入,来思考当代儒学的研究价值、传播途径与社会实践问题。  一、把握儒学研究的现代价值取向“真正绵延至今而且时时影响着今天生活的,在我看来至少有两种东西,一是几千年来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术,前人的智慧和辛劳积攒了许多生活的知识和技术,使后人得以现成享用,也使后来的人们可以把前人的终点当起点,正是在这里,历史不断向前延续;  一是几千年来反复思索的问题以及由此形成的观念,多少代人费尽心思寻找的有关宇宙、社会、人生问题的观念和方法,影响着今天的思路,使今天的人依然常常沿着这些思路思索这些难解的问题,正是在这里,历史不断地重叠着历史。”[2]忠孝礼义作为形而上的理念,本质上体现了儒家的仁学主张,又在形

4、而下的层面规范着两千多年来人们的日用常行。  从儒学发展的漫长轨迹看,传统儒学经历了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等不同形态的变体。不过,“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庄子·知北游》),其中不变的就是其根性的精髓。  随着近代社会旧体制的瓦解,传统儒学一度成为新时代人们抨击的矢的。然而,正如《易传》所讲的:“贞下起元”,就在这种批判的涛声中,弘扬儒家传统的新儒学应运而生,并先后出现了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杜维明等一批新儒家。  他们一方面基于宋明理学的承续,对传统儒学进行反思,梳理其发展脉络,分析其历史处境,明晰表述了儒、释、道三教的义理系统,深入抉发了儒家学说中的重要理念乃至

5、中国哲学的涵蕴;另一方面又向西方寻找真理,疏导出民族文化生命的途径以及中西哲学会通的道路,试图解决中国乃至世界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其学理价值显而易见。然而,新儒学的研究成果,多局限于宏观的发展理路、体系建构和理论阐述上,对其思想内部某些观点的深入论证和辨析,虽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尝试,如对“仁”、“内圣外王”、“中和”、“礼”等具体理念的重新阐释;对《大学》中“平天下”的观点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对20世纪初期“孔教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对象进行澄清,指出并不是指向先秦儒家,强调了儒家思想的阶段性等等,但这些论述仍然停留在形而上的理论思辨层面,而且较为零散,不够系统,至于实践上的设想、方案

6、,则显得缺少操作性和可行性。所以余英时先生将之比喻为“游魂”[3]。也就是说,儒家思想,必须在“人伦日用”中实现,如果仅是一种学院式的道德学说或宗教哲学,那么就违背了孔子所倡导的“见之行事”的本质精神。新儒学的理论价值,只是一些知识分子的论说,并没有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实际发生联系。于是,怎样在儒家价值和现代社会结构之间架起桥梁,使传统儒学的合理内核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是摆在今天研究儒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儒家思想的精髓,由一系列重要的理念融汇而成,如仁、义、礼、智、信、忠、孝、敬、惠、和、温、良、恭、俭、让等,其理论的合理内核,恰恰蕴藏在这些理念当中。作为理念的生成,从最初

7、产生到最后定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凝聚着无数先贤哲人的智慧,因此其内涵也常常呈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形态。对这些理念正本清源,澄清某些歪曲和误解,是实现其现实价值的基础,同时又可以避免空泛之弊。其中,忠、孝、礼、义最具形而下色彩,成为指导人们“从事于道”的行为准绳,是通往形而上境界,即道的境界的重要法门。研究忠孝礼义的当代性,可以兼顾理论蕴涵和实践意义,弥补学理研究的价值缺憾,既加强了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