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看编校者对差错的敏感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编校者对差错的敏感性

ID:21878529

大小: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从心理学角度看编校者对差错的敏感性_第1页
从心理学角度看编校者对差错的敏感性_第2页
从心理学角度看编校者对差错的敏感性_第3页
从心理学角度看编校者对差错的敏感性_第4页
从心理学角度看编校者对差错的敏感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心理学角度看编校者对差错的敏感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心理学角度看编校者对差错的敏感性经过编校后的书稿中常有差错遗留,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究其原因,责任心不强、水平或学识不够、缺乏辨错的经验等是通常的看法,但笔者感觉应该还有被忽视的因素存在。有一次社里业务学习,大家对一篇文章挑错,好多人都对预设的“编缉”一词视而不见,待被解读后才恍然大悟。认为是学识不够,抑或责任心不强恐怕没有说服力,这可是在全神贯注挑错背景下的行为,如果归结为对“编缉”的敏感性稍逊一筹应该是说得过去的,否则没法解释。由于时常能遇到类似的遗留差错,“敏感性”就一直成为萦绕在笔者心头

2、挥之不去的字眼儿。人们常说做事情要有悟性,笔者认为体现在编校工作上就是对差错要有敏感性。1对敏感性的感性认识所谓敏感,就是人在心理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快。对差错敏感就是编校者本身具有的一种悟性以及后天形成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可以确保编校者对差错出现的方式和规律有独到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能够快速且“全不费功夫”地发现差错。敏感性可说是学识性、责任心和经验性以外的辨识差错的有效因素,其在编校工作中的作用绝对不应被忽视。为进一步说明问题,下面不妨拎出几个足以令人恍然大悟的差错进行解析。[例1]在省教育厅的正

3、确领导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涉及政治敏感性,属于本末倒置,不讲政治规矩的说法,必须纠正。[例2]侵略者铁蹄下的千年古地,承载着百年的荣辱悲歡。涉及情感敏感性,在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下,国土被践踏、人民被蹂躏,有的只是屈辱、悲伤,哪有什么“荣”和“欢”可言?![例3]由于资金周转出现暂时困难,甲企业无法在6月31日偿清到期的应付票据。涉及常识敏感性,六月份只有30天。[例4]《中国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颁布……涉及错字敏感性,“国”字用在这里是一个标准的错字,这种错误经常被遗留。[例

4、5]必须考虑如何对编校新人如何进行业务培训的问题。涉及词语敏感性,其中的一组“如何”属多余,自然应当删去。[例6]“中共领导的各地武装起义”大标题下的小标题分别是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涉及思维敏感性,“八七会议”明显文不对题。[例7]早在1987年,他为了弄清楚这一概念,除了跑图书馆,还专门上互联X进行了搜索。涉及质疑敏感性,上世纪90年代前中国有互联X吗?[例8]扉页、页都是“×××著”,后记中落款的却是“编者”,或者是在文中以“编者”自称。涉及核对敏感性,“著”与“编

5、”的“分量”差别极大,这很可能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看到这里,相信读者的疑问都会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对这样显而易见的差错为什么没反应呢?它们辨析起来既无难度,又不属于偏难知识范畴。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恐怕与对它们不很敏感不无关系,具体说可能与编校者在潜意识里认为不会有错而没有去做辨析有关。2对敏感性的理性认识上述感性认识虽说出自实践,但只是一种表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1],因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2],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

6、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3]地分析。笔者认为心理学理论中的潜意识以及感觉和知觉之说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2.1潜意识潜意识是意识中的一种。意识是人脑对刺激的反应,是思维主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后的产物,具有对个体行为的自觉地定向和调节作用,比如意识到有差错后进行改正。显然,正常的编校活动是一种受意识支配的行为。对差错的敏感性差其实也是一种意识的结果——意识到它们没错,而这只不过是一种错觉。潜意识是指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把思维活动压抑或者隐藏起来后的那部分意识,因而潜

7、意识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意识。由此说来,编校者在潜意识里认为稿件内容不会有问题的感觉,实质上近似于无意识行为,或者说是受到意识偏倾作用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偏差,因而是靠不住的。如果靠潜意识获得的感觉恰巧是对的话,那也只是一种例外。因此在编校工作中,编校者不可以靠潜意识行事。2.2感觉和知觉感觉只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直接反应形式,因为没有主观思维在里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只能是一种本能行为,因而感觉到的事物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解释、概括和主动地对感觉到

8、的信息进行加工、推论和理解的过程,可说是思维的产物。可见只有通过知觉,我们才能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真实的认识。笔者认为,敏感性说到底是我们长期习惯于对问题进行思维(知觉)的必然结果,从这一点看,正是只凭感觉而不是靠知觉决定编校行为的做法“扼杀”了编校者对差错应有的敏感性,因此编校者应在知觉上多加体味。知觉通常被分为觉察、分辨和确认三个部分,我们对差错进行辨析的机理基本也是依此顺序进行的。觉察是分辨和确认得以进行的前提,没有觉察到有问题就等于没有发现存在的问题,没发现就不可能有分辨和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