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颅脑外伤在临床诊断的探讨

ct对颅脑外伤在临床诊断的探讨

ID:21869590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ct对颅脑外伤在临床诊断的探讨_第1页
ct对颅脑外伤在临床诊断的探讨_第2页
ct对颅脑外伤在临床诊断的探讨_第3页
ct对颅脑外伤在临床诊断的探讨_第4页
ct对颅脑外伤在临床诊断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ct对颅脑外伤在临床诊断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CT对颅脑外伤在临床诊断的探讨[]随着CT的发展,其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外伤性神经系统疾病。CT是一种迅速、准确、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确定病灶的部位,大小及其与颅内重要结构的相互关系。能多次反复地进行动态检查,以证实严重颅脑损伤后颅内病灶的发展情况,推断其预后并指导治疗,具有临床重要价值。  关键词:颅脑损伤CT诊断  :R641:A:1004-7484(2012)04-0191-03      颅脑外伤是外伤性急症的一种常见病,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资料,目前CT已经广泛应用于颅脑外

2、伤急症的诊断中。本文对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颅脑外伤行CT检查的结果回顾性分析,探讨CT扫描在颅脑外伤中的应  1材料与方法用价值。  1.1一般资料:本组196例均为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颅脑外伤行CT的就诊患者,所有病例均有外伤史,其中男性128例,女性68例,年龄20—78岁。  1.2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肢体活动受限、脑脊液鼻漏、耳漏等症状,部分患者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所有病例均在3---8h内进行检查。  1.3扫描方法:使用CT机,以OM为基线,自颅底至顶部扫描。层厚10mm,层

3、距10mm,连续扫描12层左右。  2CT表现  2.1颅骨骨折:  根据部位不同分为颅底骨折和颅盖骨折;有根据骨折表现形式分为线状骨折、凹陷骨折、骨缝分离和粉碎骨折。颅底骨折直接征象表现为线状透亮带,间接征象变现为脑实质内散在气泡影和脑脊液鼻漏、耳漏。线状骨折和凹陷骨折是颅盖骨折的直接征象。骨缝分离常需要双侧对比观察。粉碎骨折指两块以上的骨折。本组196例中,颅骨骨折共计110例,占全部颅脑损伤的57%。  2.2脑内损伤包括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脑水肿等。  脑挫裂伤:脑挫裂伤是指脑皮质或深层的小出血灶、静脉淤血、脑水肿和脑肿胀。裂伤指软脑膜、脑血管

4、的断裂,因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称脑挫裂伤。CT表现为低密度脑水肿区内出现多发、散在的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国外把其称为撒盐或胡椒面,范围较大时占位效应明显,病变局部脑池、脑沟变小或消失,病变广泛者还可使脑池、脑室变小甚至闭塞,较重的脑挫裂伤常合并蛛X膜下腔出血,可表现为挫裂伤附近的脑池、脑沟内密度增高。  脑内血肿:脑内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可一侧也可双侧,可单发也可多发,周围有低密度脑水肿区,血肿体积小或病人年龄小,血肿变化较快;血肿常发生在着力点下方,位置较表浅。  2.3脑外损伤主要包括蛛X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

5、等。  蛛X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蛛X膜下腔出血表现为不同范围大小的脑沟、脑池内高密度影,以侧列池、纵裂池较多见。在儿童常为纵裂出血,呈中线纵行窄带状高密度区,CT值因出血量不同可为25~90HU。本组78例,其中46例为复合性颅脑外伤,52例在颅脑损伤中单独出现。  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是因外力造成脑膜动脉撕裂或硬膜窦和静脉破裂,使血液进入内板与硬膜之间形成硬膜外血肿。绝大多数都有典型的CT特点:在颅骨内板相仿有双凸形或梭形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约为40—100HU。少数血肿可呈半月形或新月形。血肿范围一般不跨越颅缝;骨窗常可显示骨折,如骨折缝超越

6、颅缝,则血肿可跨越颅缝。此外,血肿可见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病变侧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少数病人受伤时无症状,以后发生慢性硬膜外血肿,这时可做增强后扫描,可显示血肿内缘的包膜增强,有助于等密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系因外力导致桥静脉破裂出血进入硬膜与蛛X膜之间形成的。根据出血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3h内)、亚急性(3h~3周)、慢性(3周以后)。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滑,内缘弧度与脑表面弧度一致,大部分范围较大跨越颅缝,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结构相应的移位、脑疝等;常合并脑挫裂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

7、密度可逐渐减低,呈等密度、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影。  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积液又称硬膜下水瘤,是外伤引起蛛X膜撕裂且形成活瓣,使CSF进入硬膜下腔且回流困难或蛛X膜破裂处水肿、血块阻塞而形成。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与脑表面间的新月形低密度区,密度近于脑脊液,CT值约3-15HU,局部脑回受压;以双侧额区较多见,位置常较表浅。  3讨论  CT复查时机的选择及临床意义,本组资料显示,少数患者颅脑外伤后临床表现相当严重,但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等病变在CT检查中并不即刻显示出来,而是在数小时后才出现病变[1,2]。部分弥漫性脑白质损伤患者在外伤后24h内的CT表现与

8、病情不成比例,常见患者伤后即刻昏迷并呈持续状态,而CT扫查脑白质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2c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