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66061
大小:7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5
《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好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好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是指物质的性质、结构、用途,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形式、制备方法等。这部分内容 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就化学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共同探讨。 关键词:性质结构用途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是指物质的性质、结构、用途, 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形式、制备方法等.现在的初中化学 教材中关于空气、氧气、水、氢气、碳及化合物、铁、 酸、碱、盐、氧化物的知识,都属于这部分内容.这部 分内容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涉及面广,与生产、生活关 系密切、实用性强;容易理解、难于记忆。针对上述特 点,在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一、抓住性质、
2、理顺关系 只要抓住物质的性质,就可以理顺结构、性质、用 途、存在、制法等之间的关系,且能将这些知识有机的 联系起来。 1、结构一性质一用途 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容易分清,即性质决定用 途,用途反映性质。如氢气的密度小,可以用于填充气 球;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热量,可用做燃料;具有 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能与多种物质反应,是一种 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氨、制盐酸等。 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 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如纯净的氢气在 氧气中安静的燃烧;而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 常会发生爆炸。为什么?要搞清这个问题,
3、就要从氢分子 与氧分子的接触情况入手考虑。纯净的氢气燃烧只是在 "表层"与氧气接触,"内部"并无氧分子侵入;而氧 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两种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充分接触。所以,同样是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激烈程度 就大不一样。 物质结构知识包括若干方面,在研究单质的化学性 质时,主要联系原子结构特点。如氢气分子是由氢原子 构成的,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它能以这个电子与 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如氧原子、氯原子}结合,故氢气易 与氧气、氯气等反应,即表现出可燃性、还原性。在研 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时,主要联系分子结构的特点,即 所给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
4、物,各元素所 显示的化合价如何等。如不同的酸之所以在化学性质上 有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里电离出来的阳离 子全部是氢离子;不同的碱之所以在化学性质上有相似 之处,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里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 氢氧根离子。 2、性质一存在一制法 物质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它在自然界里的存在 形式。如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所以在自然界里以单质形式存在;而铝、锌、铁的化 学性质较活泼,故地壳中它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的。反之,若某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那就说明这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这就是物质的 性质和存在之间的
5、相互关系。 物质的性质及其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形式,又决定着 这种物质的制备方法。如空气中含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 氧元素,工业上就直接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制取氧 气像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化合物中含有-2价的氧元素, 实验室中就可用加热的方法来分解氯酸钾、高锰酸钾, 使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上升为零价,这样,氧元素就 被释放出来,得到氧气,这就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制备 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中具体典型物质多,实用性强, 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在学习时要用所学 知识加以巩固和深化。 教育教学 CONST
6、RUCTION 如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壁开始很湿,过一段时间,墙 面要逐渐变硬、变白。但在墙面干燥过程中,常发现墙 壁"出汗"。如果用炭火烤一烤,墙面会干、硬得更快 一些。上述现象都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在学习二氧化 碳时,应运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性质,深入分 析,解释上述现象。通过分析可知,石灰浆是氢氧化钙 的悬浊液,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相接触发生化学 反应,生成难溶性的质地坚硬的白色固体一碳酸钙,所 以墙壁会变硬、变白。但内部的氢氧化钙还要继续与二 氧化碳反应,由于这一反应中有水生成,水的蒸发速度 又小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速度,因而变硬的墙
7、壁上常会"出汗"。当用炭火烘烤时,一方面由于炭的 燃烧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大,另一方面温 度升高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墙面干、硬的更快了。 三、把握规律、明确范围 无论是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还是讨论物质的存 在和制取,都要涉及到化学反应。而这些化学反应中最 主要的还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两大类。为此,必须 做到: 1、明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适用范围 金属活动顺序是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重要依 据,但它只能用来说明在湿态{水溶液}进行的置换反 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