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44843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关于美国高校性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启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美国高校性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启示[论文]美国高校开展性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完善我国高校性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论文关键词]美国 高校 性教育 同侪教育教师论文发表教学论文发表数学论文发表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教育论文发表X 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消极性文化和媒体不良性信息的影响,在我国大学生当中出现了一些性意识和性行为失常的表现,如性元知、性行为随意、性病蔓延、性犯罪等。如何系统、全面
2、地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发挥高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新课题。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性教育的国家之一,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研究。 一、美国性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性教育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得到重视并逐渐形成体系。美国对性教育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无指导”的性教育阶段。20世纪60年代,在越战、女权运动、水门事件等一系列事件的猛烈冲击下,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及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普遍的怀疑和挑战。美国社会以大学生
3、为主力军掀起了“性自由”、“性解放”的思潮,此时的性教育开始进入了“无道德约束力”的时代,推行“无指导的性教育”,把要不要发生婚前性行为,有几个性伙伴等,都让学生自己决定。而教师保持性价值观的中立,只负责向学生传授性知识,不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一时期出现了性行为的混乱现象,并逐渐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安全性行为”教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被发现并引起人们的恐慌,“预防”成为这一时期性教育的主导思想,性教育开始与艾滋病预防教育结合起来进行0。以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联合会(SIECUS)为代表
4、,提出了“安全性行为”的综合性教育目标。他们主张学校性教育课程应主要教会学生使用避孕套,以减少少女怀孕和青少年感染性病与艾滋病的比率,这被称为“安全性行为”教育。此种性教育模式被称为综合性教育模式。 3.“婚前守贞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MISH)为主要代表提出了性和品德教育目标,提倡以品德为基础的“禁欲方式”的性教育,即性教育课程应主要进行人格教育,促进学生保持童贞,直到他们找到准备与之生活一辈子的人,结婚时再发生性关系。这种性教育模式被称为“婚前守贞教育”、“性纯洁教育”或
5、“禁欲性教育”模式,得到了政府的大量资金支持。美国目前有1/3的学校采用“婚前守贞教育”横式,青少年的未婚生育率已经降到近60年来最低点。 二、美国高校性教育的现状 经过百余年的探索与研究,美国高校性教育体系已较为完善,笔者拟从四个方面概括其性教育的现状。 1.性教育内容系统化。美国高校设有性学公共课程,修学分。主要采用《人类性学》(UnderstandingHumanSexuality)作为教材,全书共20章,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角度,剖析人类的性,完整阐述了性的生物存在、心理存在和社
6、会存在。性学课程主要是提供大学生对于性学的基本认识,教学内容分为4个层次,即性知识层次、性的价值观层次、能力和社交技巧的培训以及性的责任意识层次。也就是说,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男女性器官、性兴奋的生理与心理基础、避孕与流产、性强迫、同性恋形成的理论基础与社会烙印、性行为变异、宗教中的性、性伦理、性法制、性驱力、性吸引、性交易以及性传染疾病(包括艾滋病)等内容。 2.性教育体系化与终身化。在美国。性教育是终身教育与全民教育。性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全社会的性健康水平。因此,性教育并不是从大学才开设的,而
7、是从0岁开始,从娃娃抓起,贯穿于人生全程。为此,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联合会分别为幼儿、中小学生和中老年人的性教育提供了三个指导大纲。其中,幼儿时期的性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中小学生的性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大学生在受过完整的性教育后,进一步接受性学的学科教育,以课程教育为主;中老年的性教育以社会教育为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这样,三个大纲、四个阶段就使得家庭性教育、学校性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了终身教育完整的性教育体系。 3.性教育方式多样化。美国高校的性教育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即课程教育方式、心理咨
8、询方式和同侪教育方式。除了性学课程之外,美国高校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解决相关的性困扰和性问题。另外,同侪教育也是美国高校流行的一种性教育方式,它利用朋辈间的影响力,通过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白助群体,抵御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这一方式破除了性教育中传统教育者(老师、家长)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障碍。由于教育的双方都是大学生,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便于交流。“同侪教育”以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为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