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上切牙与上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上切牙与上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ID:21840192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上切牙与上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_第1页
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上切牙与上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_第2页
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上切牙与上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_第3页
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上切牙与上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_第4页
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上切牙与上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上切牙与上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方牵引矫治骨性III类错牙合的上切牙与上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宄邹红英1莫水学2欧阳晖2何进安2(1桂林市屮医医院门腔科541000;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530021)【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m类错牙合上切牙与上唇矢状向垂直向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例(平均年龄10.1±0.3岁)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上切牙与上唇头影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矢状向上,硬组织A点和U1点与上唇Sn点

2、和UL点前移比例分别为1:0.87和1:0.62;在垂直向上,A点与Sn点和U1点与UL点向下移动的比例分别为1:1.09和1:1.53。A点与Sn点(矢状向r=0.612,P<0.01;垂直向r=0.459,P<0.05)、U1点与UL点(矢状向无相关,垂直向r=0.623,P<0.01)的移动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m类错牙合上切牙与上唇矢状向垂直向的变化基本存在正相关关系。【关键词】上切牙上唇骨性m类错牙合【屮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3、1672-5085(2014)17-0117-02上颌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是矫治骨性m类错牙合的一个重要手段,患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直面型与协调的唇齿关系,研宄软硬组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对于临床早期生长改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目前,多数文献对软组织侧貌的变化趋向于定性描述,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少见报道,尤其是垂直向的改变。本研宄选择20例生长发育高峰期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通过对矫治前后X线尖颅定位侧位片的软硬组织测量分析,初步探讨上颂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娇治上切牙与上唇矢状向垂直向的变化及

4、其相关性。一、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10.1±0.3岁。病例纳入标准:(1)替牙列或恒牙列早期;(2)前牙反牙合;(3)X线显示III类骨面型特征,头影测量显示ANB≤-2°;(4)无正畸治疗史。治疗结束标准:治疗结束后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中性关系。1.2治疗方法:U内装置采用带环粘接式螺旋扩弓器。口外装置:Delaire面框前方牵引,牵引钩位于上颌乳尖牙(或尖牙)处,牵引力与牙合平面成一

5、37°,每侧400克,每天戴用时间不少于12小吋,平均疗程为7.2个月。1.3研究方法:患者矫治前后由冋一名技师负责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头颅定位侧位片由本文第一作者进行描图、定点及测量。间隔•一周重复测量,连续两次,取其均值。除传统角度测量项目,本研究建立了直角坐标系[2】,坐标系的X轴是过蝶鞍中心点(S点),SN平面顺吋针旋转7°得到的直线,丫轴是过S点与X轴的垂线。选择软硬组织测量项目共13个,即:1.上齿槽座角(SNA);2.下齿槽座角(SNB);3.上下齿槽座角(ANB);4.

6、上中切牙角(U1/SN);5.腭平面与SN平面的交角(SN/PP);6.A点至X轴的距离(A-X);7.U1点至X轴的距离(Ul-X);8.Sn点至X轴的距离(Sn-X);9.UL点至X轴的距离(UL-X);10.A点至丫轴的距离(A-Y);11.U1点至丫轴的距离(Ul-丫);12.Sn点至丫轴的距离(Sn-丫);13.UL点至丫轴的距离(UL-丫)。图1软硬组织测量项S1.4统计分析: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矫治前后差值进行t检验,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测相对应的软硬

7、组织点变化的相关性。2结果2.1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前方牵引治疗后,SNA增大2.80°,A-Y增大2.14mm,A-X增大1.59mm,这表明上颌发生显著前下移位,即上切牙根基部发生了显著的前下移位。SNB减小-1.60°,ANB增加4.40°?表明B点向后下移位,下颂发生下后方旋转。SN/PP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上颌未发生旋转。U1/SN增大2.75°,表明上切牙唇倾。在矢状向上,硬组织点A与相应软组织点Sn分别前移2.14mm(P<0.001

8、)和1.88mm(P<0.001),硬组织点U1与相应软组织点UL分别前移2.71mm(P<0.001)和1.67mm(P<0.05);A与Sn和U1与UL移动的比例分别为1:0.87和1:0.62。在垂直向上,A与Sn分别下移1.59mm(P<0.01)和1.74mm(P<0.01),U1与UL分别下移1.02mm和1.56mm(P<0.05);A与Sn和U1与UL移动的比例分别为1:1.09和1:1.53。(见表1)前牵表1矫治前后软硬组织效应变化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