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缘何搞计划经济

新中国缘何搞计划经济

ID:21834152

大小:6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5

新中国缘何搞计划经济_第1页
新中国缘何搞计划经济_第2页
新中国缘何搞计划经济_第3页
新中国缘何搞计划经济_第4页
新中国缘何搞计划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中国缘何搞计划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中国缘何搞计划经济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新中国只用了短短七年时间,就建立起单一所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执政者的意识对制度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是人们不可能凭空创造历史。旧中国经济体系的遗产,新中国为稳定经济采取的临时性政策,冷战国际环境,以及共产党人对经济体制的认识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市场的削弱和计划经济的扩张;稍后实行的赶超战略与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更使得建立单一所有制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成为大势所趋。旧中国的经济遗产历史是不能被割断的,旧的经济基础对新中国构建新的经济体制有着深刻影响。旧中国的经济体系在国民党统治末期有两个突出特点:

2、一是官僚资本占中国总资本的一半以上,且集中于现代企业和金融业,其生产经营带有垄断性;二是旧中国实行的并非自由市场经济,而是一种统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依靠市场生存的民营企业受到政府管制的极大影响。由于旧经济体系的这两个特点,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便相当顺利地建立起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并在这一部分率先实行计划经济。原先半统制半市场的经济体系实际也延续下来,只是共产党的廉洁和高度组织性使新政权对经济的管制远比国民党时代有效。旧中国经济体系还有一个基本特点,即手工业和农业以个体经济为主,它们始终是数量巨大但力量最弱的一部分。无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经济的过程中,还是在稍后经

3、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对待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是一件困难而又复杂的任务。但是,中共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前已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一分散庞大的群体自身不可能形成一致的目标,这就决定了农民和手工业者基本会跟着共产党走。稳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恶性通货膨胀、物资匮乏、长期财政赤字等严重问题。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成为经济领域的当务之急。中共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短时间内就成功扭转了经济局面,同时也在有意无意之间形成了一条导向计划经济的路径。为打击猖獗的投机活动,稳定物价,人民政府首先采取严厉措施,有效禁止了银圆和外币投机活动。史称“银圆之战”。其中,最有震慑力的行动是1

4、949年6月上海军管会查封证券大楼。随后,面对投机资本转向炒粮、棉、煤的情况,人民政府通过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调运这些物资,择机投入市场,使投机资本受到致命打击。史称“米棉之战”。继此之后,1950年3月,政务院作出统一财经的决定。很快,全国便实现了财政收入、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的统一。这一系列有力措施不仅消除了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扭转了财政长期赤字的局面,也奠定了“以集中统一为基础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的雏形”。但同时,作为市场经济高端的资本市场被取缔,物价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政府控制。当时,为有利于经济的恢复,政策制定者们在主观上希望利用和发挥市场的作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在私

5、营商业方面,贯彻国内贸易自由的政策,允许私商有一定的利润。然而,这种愿望并未实现。1950年春夏之交,全国出现了市场萧条、私营工厂倒闭、失业增多等新的经济困难。为此,调整工商业的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在贷款、税收、原材料供应、运输等方面采取措施,扶持私营工商业发展。这种调整的结果是,从表面上看市场情况一时出现好转,但私营企业的资金、原料受国家控制,其产品销售亦受到国家的控制,依赖于国家的订货、收购、包销。在上海私营工业总产值中,加工订货和自产自销的比例变化明显,1949年分别为10%和90%,到1952年则为58.8%和41.2%。

6、在无形之中,私营工商业已经处处需要依靠政府才能生存,而政府也一步步地把私营企业纳入了国家计划的范畴。当时看来,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回顾新中国初期的经济政策,从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角度看,是非常成功的,工农业在很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和发展,市场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从利用和发挥市场作用的角度看,这些政策和措施并不符合想要达到的目的。取消资本市场、控制生活必需品及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和销售等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不断加强,市场在决定价格、产品和原材料供求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弱化。虽然市场经济的一些形式还保留着,也有一些试图繁荣市场的措施出台,但这个市场其实已越来越不完整

7、,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生命力。与此同时,计划经济成分在不断增长,一系列行政干预所取得的短期效果也使得实行计划经济看起来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冷战国际环境的巨大掣肘冷战时代的外部环境对新中国迅速走上计划经济道路的影响可能更为巨大,也更为长远。它不仅制约着新中国的初始选择,也使得这种选择日趋固定。在此后很长时间,几乎看不到能够吸引中国脱离计划经济体制的外部因素。新中国成立后虽然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毛泽东等领导人希望能较快恢复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并抱着在不久的将来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建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