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虚》-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烛虚》-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ID:21825427

大小: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4

《烛虚》-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_第1页
《烛虚》-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_第2页
《烛虚》-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_第3页
《烛虚》-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_第4页
《烛虚》-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烛虚》-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烛虚》:在“抽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内容提要:《烛虚》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烛虚》摆脱了沈从文早期作品中“城市——乡村”的建构模式,展现了一个极具现代意味的抽象世界。作品以“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不断追寻展开,刻画了一个不同于早期“乡下人”的主体形象;同时,《烛虚》中出现的“抽象”之域,以及“我”在“抽象”与“具象”间的对立冲突。又昭示出沈从文在昆明时期复杂而深刻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沈从文 《烛虚》 生命 “抽象”    1938年沈从文随北平各大学辗转至昆明,昆明时期他的创作较前期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牧歌式湘西世界已经消失在他的

2、创作中,“乡村——城市”模式开始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看虹录》、《七色魇》等“抽象的抒情”作品。《烛虚》即是沈从文这一时期创作的一部充满抽象意味的散文集,它直指沈从文这一时期的内在精神世界,是理解沈从文此期文学及思想的一个重要文本。然而,长期以来《烛虚》都未受到研究界应有的重视。即使在对沈从文后期创作日益关注的今天,论者也多把眼光集中在《看虹录》、《摘星录》等小说上,仅仅在论述其他时涉及《烛虚》,尽管这也能触及到《烛虚》的某一面,但却遮蔽了它作为一自足性文本存在的价值,也难以揭示《烛虚》对于后期沈从文的重要意义。    《烛虚》创作的个人因缘  

3、  从创作时间看,《烛虚》是沈从文最早的“抽象”类作品,《看虹录》及《七色魇》均在其后。不过,《烛虚》虽是尝试之作,但沈从文转向后的创作风格及思想意蕴在《烛虚》中都已成型并成熟。与沈从文前期散文相比,《烛虚》中,外在的具体现实世象往往是作为抽象玄思的引子,自内的凝视与沉思占据了散文的重心。《烛虚》创作伊始,正值沈从文刚参编《战国策》,其中《烛虚》篇的一、二、四节就是发表在此杂志上。这几篇散文大抵还有着具象的现实,涉及教育、女子问题、知识分子的战时境况等。但沈从文的写作却愈来愈倾向抽象化,后来几篇如《潜渊》、《长庚》、《生命》已逐渐抛开具体现实人事

4、,遁入了一完全抽象的玄思境界,呈现出一种自呓自语的风格。对于《烛虚》转向“抽象”化风格,沈从文曾解释,创作上的变化与这段时期的“寂寞”“苦辛”不可分:“从各方面接受了现实困难和挫败,这也就是一部分作品,从此日益失去本来的明朗健康,转而成为晦涩不可解原因。”  初往昆明时的沈从文有着众多写作计划,而这计划并非“抽象”,而是延续了前期的创作路线,其中包括后来出版的《长河》、《小砦》等。但《长河》由于被国民党当局所扣,《芸庐纪事》只有二万字,《小砦》则未完成,其他更多创作计划都因种种原因未能进行,如“写雷雨后的《边城》,接着写翠翠如何离开她的家”;“拟

5、在无事时写一本忆盘录,用顶新方法来写它,每个盘子成为一个故事”;还有预想中的《十城记》等。《长河》之后,沈从文主要进行的是他的抽象之作。1941年7月在桂林《新文学》上发表《看虹录》,小说被认为是“色情文学”遭到文学界的批判指责。12月开始写《绿魇》,这是《七色魇》系列中最早的一篇。散文被人认为是沈从文“试图逃往抽象,写思辨中的无章次的人生”之作,“但思辨非其所长”,“不是成功之作”。期间,他还因发表《文运的重建》、《新的文学运动与新的文学观》等被视为“反对作家从政”,遭到左翼激烈批判。对于这一时期的情形,沈从文后来说道:“一面受国民党图书检查限

6、制,在桂林出的书毁去几本,另一面却老受小刊物攻击,以为是国民党帮手,在两夹攻中我觉得实在不可解……因此一来,增加了我的孤立感。”  除了创作上的屡屡受挫,沈从文的个人生活方面也堪称“寂寞”“苦辛”。去昆明后不久沈从文即在西南联大任教,但他在联大的情形颇为尴尬,教学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这一时期他所感受到的不仅是大后方人性沉沦的现实,更有精神的没落。身处其间的沈从文为此感到莫大的痛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沈从文的私人生活。朱自清在1939年10月23日的日记中曾提到“从文有恋爱故事”。如果朱的这一说法为实,那么,这一情感事件必然对沈从文的个

7、体生命及创作产生一定影响。据目前留存的记载,沈从文这一时期还有两次让人不解的行为。一次是1941年4月14日,沈从文记“烧去文章约一万四千字。只觉人生可悯。桌上有小小蓝花一撮,象征此生命在表面上的静,和内部的燃烧。一切都将成为过去,生命亦复相同。”另一次则是1944年,“三十三年因心脏病,焚毁日记本七册,另稿15种,多未发表故事”。对于沈从文而言,文学是他存在的根本方式,焚毁自己文章及日记,暗示着沈从文个体内在生命情状的巨大波动。尽管现在已经难以猜测沈从文“烧去文章”“焚毁日记”的具体事因,但据上述事实推测,此期由于一再遭遇现实的挫折,自我生命必

8、然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一精神变动的复杂局面最早在《烛虚》中得到鲜明地呈现。表面看来,《烛虚》中的自我危机似乎更多表现为抽象的内部精神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