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状况的评估与应对

中国财政状况的评估与应对

ID:21816330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4

中国财政状况的评估与应对_第1页
中国财政状况的评估与应对_第2页
中国财政状况的评估与应对_第3页
中国财政状况的评估与应对_第4页
中国财政状况的评估与应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财政状况的评估与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财政状况的评估与应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各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但世界经济普遍复苏乏力,这直接导致了各国负债率的不断攀升。许多学者、官员和国际组织都对此提出了警告。但尽管如此,2014年发布的《日内瓦报告》却发现,当人们都在讨论全球经济如何去杠杆、减轻债务的同时,世界各国的实际债务水平却在不断地提高。表1给出了2001~2016年世界各主要国家政府负债与GDP的比值。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各国的政府负债率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前都相对平稳,但在2008

2、年以后却发生了显著的提升――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发达国家政府负债率均突破了60%的警戒线,美国的负债率超过了100%,日本更是达到了240%。下载论文网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虽然维持着较低的负债率水平,但随着危机后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政府负债率上升得很快,这同样引起了部分机构的关注。例如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穆迪和标准普尔就分别于2013年4月、2017年5月以及2017年9月下调中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其中,三大评级机构调低我国信用评级的一个共同的理由就是政府债务累积所导致的财政状

3、况趋弱。对此,尽管我国的官方机构,如财政部、银行业协会等,官媒,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一些学者,如余永定、赵锡军等都做出了强烈的驳斥,但中国近年来负债率持续攀升的客观事实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已有的关于财政可持续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做了一些简单的梳理,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中国财政状况的评估与应对方法。  对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的回顾  目前国际上对财政可持续性的主要判断标准是一国的负债率(债务/GDP)在长期是稳定收敛,而不是发散的。要维持财政的可持续性,政府

4、或者可以通过未来的基础盈余来削减债务,或者通过通货膨胀来稀释已有的债务,又或是借助利率期限结构的调整来控制负债率。通过政府跨期预算约束方程可以证明,只要政府在未来各期的盈余或赤字的现值等于当期的债务,则该国的财政便是可持续的。  这些研究无疑为人们判断一国的财政状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许多学者也都在此基础上展开过相关的实证分析。其中实证研究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研究侧重于回顾过去,即通过历史数据总结政府负债率与其余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假设政府维持过去财政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判断政

5、府长期财政的可持续性。第二类研究则更加关注于对未来的预测,此类研究将政府未来的经济增长和负债所需承担的利息率视为外生给定,通过政府对未来的经济规划或是各种情境的假定来推测财政支出,以此作为政府负债率或税收缺口未来走势的计算依据。相较而言,由于第二类研究更加具有前瞻性,且能够与政府的其他部门,如预算规划单位的研究相结合,因此受到了众多机构,如国会预算办公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推崇。  目前对于中国政府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已有许多,主流(也是官方)的观点一般认为中国政府的债务规模相对可控,但由于近年

6、来债务率的上升速度过快,因此需要警惕由于债务过高所带来的其余负面影响。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上述研究虽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政府财政状况的理解,但就其实用性而言却比较有限,理由具体包括:  第一,财政可持续性强调政府的“长期”可持续性,这对于更加关注中短期(5年以内)的政府而言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根据该理论,只要政府在长期维持财政预算的跨期平衡,则无论当期的负债率或赤字率有多高,财政仍然是可维持的。但这种假设通常过于理想化,因为在现实中,一国经济会受到各种各样正面或负面的冲击。当一国政府的负债率达到

7、一定程度时,其受到很小的负面冲击都有可能引发市场的恐慌,从而令该国的融资成本飙升,财务状况迅速恶化,这时政府对未来财政能够“扭亏为盈”的许诺未必能够给予市场足够的信心。换言之,传统的财政可持续性理论只是提出了一种理论上可能存在的假设情境,却没有给出如何达到这种情境的具体建议。  第二,通过历史数据的实证检验所得到的一国财政是否可持续的判断也没有太多的借鉴价值。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政策会根据具体的经济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过去财政政策框架下所得到的结果并不能作为目前财政政策是否可持续的依据;另一方面

8、,一国财政的收入与支出与实际经济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在通常情况下,政府的负债率在经济繁荣时期会低于经济衰退时期。因此在没有考虑政策与经济环境时变性特征的背景下,用过去的结论来判断现在和未?淼牟普?状况容易产生偏差甚至是误导。  第三,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都将利率和经济增长率视为外生给定的局部均衡分析,并没有与政府的财政变化情况做一个有机的结合,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由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即可知道,政府的财政收支、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利率这些与财政可持续性密切相关的经济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