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进程

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进程

ID:21813591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进程_第1页
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进程_第2页
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进程_第3页
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进程_第4页
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进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进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进程教育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非专业艺术教育(又称公共艺术教育)。文章主要探讨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进程——从知道到懂得,即从积极的方面阐述了公共艺术教育从兴趣点确立到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功利化问题,及之后审美经验的积淀、转折这一整个进程。  关键词:美育;兴趣;功利化;审美经验  :J-4 :A :1004-9142(2012)03-0126-03  一、艺术教育与美育  艺术伴随人类历史洪流已经走过几千年,无论是最初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摹仿说”,还是德国作家席勒和社

2、会学家斯宾塞提出的“游戏说”,或是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支持的“表现说”,都一再证明了艺术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密不可分。而教育起源论也向大众展示了教育乃是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本能反应,与人类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在教育学科设置上,艺术教育又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非专业艺术教育,非专业艺术教育又称为公共艺术教育。本文所主要探讨的公共艺术教育是以美育培养为基准,不以传授专门技能和知识,也不以艺术为求生技能的艺术教育学科,其教育功能主要是大众美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实践,美育包含艺术教育

3、。公共艺术教育所具有的大众美育功能主要包含三点:第一,以兴趣为核心,不以传授专业技能知识为目的,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美、欣赏美,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第二,脱离社会功利性一面,主要从人文情怀角度阐述其对于艺术教育的导向性作用。第三,鼓励自我审美修炼,从学习创作中获取审美经验,得到圆满。这三点在某一程度上也形成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脉络。  二、兴趣是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  兴趣能激发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追求,能让学生在艺术教育中获得最初的艺术知识和审美素养,此所谓“知道”,这也是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真正兴趣的创建,是引

4、导其建立自身主观的兴趣点,从最初的“表象直观兴趣”演变为“思考主观兴趣”,这是兴趣培养的根本意义。这比拿新鲜、有趣的事物来引起关注而产生的短暂兴趣更为重要。短暂的兴趣只是一个单纯接受的过程,没有持久性,其具备的特点就是“能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但是一旦热情消失,,就会弃之而去。所以如何将这种直观的“直接兴趣”和能产生其他影响的“间接兴趣”结合起来,才是关键所在。  真正的兴趣培养应该具有包容性,不具有排他性。这不仅体现在授予者——教师身上,同时也会在接受者——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在学生接

5、触艺术,对其有基本了解后,往往会产生创作欲望。这一时期,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学生的表现力和热情最为高涨。由此而产生的兴趣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会对其所学进行大量和深入的研究及创作。这时博览其他作品,采纳众家之长,将会延长兴趣维持的时间,并且巩固兴趣在今后学习中的地位。包容能避免学生思想的禁锢,不让其思想越走越窄,最后消失于无。这和前面提到的“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结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何延续和巩固学生的自身兴趣。杜威认为“兴趣只不过是对于可能发生的经验的种种态度,它们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东西,它们的价值在

6、于它们所提供的那种力量,而不是它们所表现的那种成就”。这里的兴趣不仅体现了学习过程,还体现了学习广度。跳出课堂书本之外,创造新的学习点,这才是培养兴趣的本质。  在杜威看来,“兴趣是居间的事物——即把两个本来远离的东西连接起来的东西”。这就是学习的一个过程:从学习的起始阶段到最终成就。可以这样说,兴趣就是连接一个事物起点与终点的直线,也是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  三、去功利化体现公共艺术教育成长  正确兴趣的建立,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随后就是其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缓慢而艰辛,在前进的过程中

7、往往进一步退两步。前面曾提到,公共艺术教育中的美育特点是纯粹的人文情怀,这就需要一个相对纯净的学习和接受环境。这里所说的纯净并不是不知世事的一尘不染、阳春白雪,而是一种对艺术审美最为纯粹的感情。因为公共艺术教育本身并不是以教授专业生存技能而存在,而只是对于学习者自身审美素养的修炼。但功利化的追求成了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壁垒。在专业艺术教育中,近年火热不减的艺考、送孩子去上“大师班”的教育投资都是艺术教育功利化下的产物。在功利化教育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非专业艺术教育(又称公共艺术教育)。文章主要探讨了公共艺术

8、教育的美育进程——从知道到懂得,即从积极的方面阐述了公共艺术教育从兴趣点确立到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功利化问题,及之后审美经验的积淀、转折这一整个进程。  关键词:美育;兴趣;功利化;审美经验  :J-4 :A :1004-9142(2012)03-0126-03  一、艺术教育与美育  艺术伴随人类历史洪流已经走过几千年,无论是最初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摹仿说”,还是德国作家席勒和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的“游戏说”,或是英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