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03915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协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协调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表明加强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协调的紧迫性。文章在对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就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协调的必要性和有效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问题的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帮助。【关键词】会计收益;应税收益;差异;协调由于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差异的存在,给当前的税款征收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如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需要进行调整的项目过多,很多税务处理在会计核算中很难得到准确、合理的反映等,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
2、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和会计人员需要在充分认识二者差异的基础上,意识到二者差异协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时掌握相应的协调策略和管理措施,促进会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因素(一)服务目标上的差异在服务目标上,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的差异比较明显。从字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会计收益是会计法中的概念,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主要的参考指标,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绩效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企业每年经济利润的重要体现;而应税收益则属于税法中的概念,是企业每年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税基,因此主要是对企业的税后利润和所得税额产生相应的影响。正是由于二者在概念和作用上的不同,
3、决定了二者的服务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二)会计政策选择上的差异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经常在内容上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因此企业的财会人员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要根据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核算的用途和指标对会计工作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以更好地适应会计准则和税法的不同要求。这就对企业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会计人员在核算收入时,不得违背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的相关要求,并且对在应税收益进行核算时,必须重新按照所得税法的要求进行核算,避免数据照搬照抄情况的发生。(三)计算步骤与公式上的差异会计收益的计算需要企业编制企业利润表,依据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投资收益
4、、营业税金及附加等项目进行综合计算;而应税收益则是利用间接法,依据企业不同性质的各类项目在每期期末调整计算所得。因此,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在计算步骤和计算公式上的差异容易造成二者在数额上的不同。二、加强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协调的必要性分析(一)会计人员身份双重性以及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要求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工作通常都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在身份上的双重性质。首先,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工作中,需要以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为依据,对企业的绩效水平进行准确、公正、真实、客观的反映,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其次,会计人员要及时、完整地提供所得
5、税的征收依据,依据税法的相关条款准确填制纳税申报表,通过账外调整计算出应税收益和应缴所得税的数额,以满足企业纳税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会计人员在日常会计核算和税款征收上的工作效率,提高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质量,迫切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进行协调。(二)满足纳税与管理的需要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税法征收与稽查体系得到了很好的完善,但是理论上无论多么健全,最终都是要落实到税收征管的实践工作当中。在具体实践当中,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的提高通常会引起税收征管效率的下降。因此,加强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差距的协调,不仅可以降低税收的征收成本和难度,还可以
6、有效提高税务稽查效率,这对当前税收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三)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客观需求企业会计信息的提供,不仅能够系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还是税款征收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收益与应收收益二者差异上的协调,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使会计信息既可以满足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需要,又能够满足提供纳税、征税基础资料的需要,在提供企业纳税依据可靠性的同时,有助于税收成本的降低。(四)满足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由于现行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过大,有时需要在账外进行调整,这相当于否定了现成的会计信息,因此这种调整的可靠性和
7、合理性有待商榷。而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之间的协调,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的共享程度,更好地适应企业在财务管理以及纳税管理上的需要。三、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处理的有效对策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的协调涉及到会计制度、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的配套改革等相关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当前条件下想完全消除二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能的,但是局部的协调是可行的、必要的。基于会计核算体系相对健全、所得税法律制度相对滞后的现状,可采取以下协调措施:首先,在所得税体系中应税收益的确认标准应当使用权责发生制,成本费用扣除应采用据实扣除制。虽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