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散加味治疗淋证(湿热型)疗效观察

八正散加味治疗淋证(湿热型)疗效观察

ID:21801683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八正散加味治疗淋证(湿热型)疗效观察_第1页
八正散加味治疗淋证(湿热型)疗效观察_第2页
八正散加味治疗淋证(湿热型)疗效观察_第3页
八正散加味治疗淋证(湿热型)疗效观察_第4页
八正散加味治疗淋证(湿热型)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正散加味治疗淋证(湿热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八正散加味治疗淋证(湿热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八正散加味治疗淋证(湿热型)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20例淋证(湿热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和开放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八正散加味及三金片,对照组给予口服三金片,开放组给予口服八正散加味治疗,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开放组在治疗淋证(湿热型)比对照组疗效好,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八正散加味治疗淋证(湿热型)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淋证;下焦湿热型;中药治疗  []R256.52[]

2、A[]1673-7210(2011)04(b)-091-03    淋症是以小便频繁而数量少,尿道灼热疼痛,排便不利,或小腹急痛,以腰腹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本病多因嗜酒过度,或多食肥甘食品,造成湿热、郁怒伤肝所致。笔者应用八正散加味治疗湿热型淋证120例,经过2年的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20例淋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和开放组(60例)。所有患者中,男性39例(其中治疗组12例、对照组7例、开放组2

3、0例);女性81例(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23例,开放组40例)。年龄18~68岁,其中多数为18~40岁,占76%。工人47例,农民26例,干部30例,其他职业17例。病程最短1d,最长21d,病程7d以内93例(其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开放组37例),7~14d9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开放组6例),14d以上者18例(其中对照组1例,开放组17例)。急性膀胱炎60例,急性肾盂肾炎21例,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39例。三组均以急性膀胱炎多见,占50.0%,其次为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

4、占32.5%。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病程、病种分布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淋证(下焦湿热型)的中医诊断标准[2]①主症:尿频尿急短数、小便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小腹拘急胀痛、腰痛拒按,苔黄腻或薄黄,脉濡数。②次症:发热恶寒、口苦呕恶、大便秘结。凡具备主症中的前3项,其他主症具备1项即可诊断,次症具备多少不作要求。  1.2.2尿路感染的西医诊断标准[3-4]①清洁中段尿(尿液停留膀胱中4~6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万/m

5、l。②清洁中段尿沉渣检查,白细胞≥10个/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③作尿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4~6h以上),正规方法的离心沉渣革兰染色找细菌,若细菌>1/油镜视野,结合临床泌尿系统感染症状,亦可确诊。④尿菌计数在104~105cfu/ml之间者,应复查;若仍为104~105cfu/ml,须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  1.3方法  1.3.1治疗组口服八正散加味,方药组成:车前子15g,瞿麦15g,萹蓄15g、滑石15g、炙甘草6g、木通6g、大黄6g(后下)、土茯苓20

6、g、鱼腥草20g、山栀子仁10g,每日1剂,水煎服;三金片4片/次,3次/d。  1.3.2对照组口服三金片,4片/次,3次/d。  1.3.3开放组口服八正散加味,方药同治疗组,每日1剂,水煎服。  三组均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完成后及时进行复查并统计,服药其间停用对疗效观察有影响的药物。  1.4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主、次症全部消失或转阴),尿常规正常,尿菌阴性,并于第2、6周复查尿菌阴性者为近期治愈。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即主、次症75%消失,个别主症

7、有明显改善,由+++→+),尿常规或接近正常(白细胞≤150或±),尿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主、次症50%消失,由+++→+或++→+),尿常规改善(+++→++或++→+),尿菌<1万/ml。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即主、次症均无明显改善,+++、++、+→无变化,尿常规无改善,尿菌>1万/ml)。总显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  2结果  2.1三组中医症候变化情况比较  在频急短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小腹拘痛、腰痛拒按等症候方面,治疗组各症候消失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1P<0.01;χ2=22.2,2P<0.01;χ2=4.51,3P<0.05;χ2=4.13,4P<0.05;χ2=3.51,5P<0.05)。开放组各症候消失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3,6P<0.01;χ2=46.87,7P<0.01;χ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