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山市翠亨村方言生成与消亡的调查分析

对中山市翠亨村方言生成与消亡的调查分析

ID:21799305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对中山市翠亨村方言生成与消亡的调查分析_第1页
对中山市翠亨村方言生成与消亡的调查分析_第2页
对中山市翠亨村方言生成与消亡的调查分析_第3页
对中山市翠亨村方言生成与消亡的调查分析_第4页
对中山市翠亨村方言生成与消亡的调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中山市翠亨村方言生成与消亡的调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中山市翠亨村方言生成与消亡的调查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山市翠亨村方言生成与消亡,作为粤语主要分支的石岐话,其面临的衰微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翠亨村,方言,生成,消亡,调查分析    赵元任先生在《中山方言》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中山县的方言相当的杂。除了广州系统的方言之外,在县城以西,如龙头村的语言,完全属潮汕系的所谓‘福佬话’,这种话连其他本县人都听不懂,现在所记的是狭义的中山话,它分布的地方,除在中山区外,在夏威夷群岛特别通行,它在中太平洋侨界里的势力,还在广州、客家、四邑各方言之上,比方在檀香山中国人办的四个中文中学,全是用中山音教学的。”赵先生提到中山音在当时侨

2、界的强势当与早期香山人出洋淘金、务工有关[1],而中山音,它的一个分支便是翠亨话。  翠亨村是孙中山的诞生地,中外闻名之乡,位于中山市东南部,东濒珠江口伶仃洋,南界珠海市金鼎镇,面积10平方公里,有3条街道,辖1个居民委员会。翠亨作为行政划分的名称,主要是指翠亨村。尽管历史上,翠亨也曾作为乡镇、公社之名,[2]但在当地人的认同中,翠亨一名,主要作为村级行政区域存在。而且调查研究中发现,翠亨村与其邻近各村(包括但不限于历史上“翠亨”下辖的各村)语言存在差别,所以若依照历史上较大的行政划分,则会发现大翠亨地区内根本不存在统一的语言。所以为了阐明问题,需把翠亨村拿出来作为特定对象研究,

3、以它为确实之根据谈论翠亨话概念。事实上,当地人所称翠亨话,也指的是翠亨村原住民所使用的日常语言。这里不使用“母语”一词是基于以下考虑:“母语”一般指一个人最初学会的本民族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而翠亨话很难说是属于哪个人群的第一语言,因为翠亨人这一原住民实际上并非“原住”。故此,在本文中,对翠亨话作如下界定:翠亨村中居民所普遍使用的带翠亨村口音的中山白话[3]。  中山市乃至整个原香山境内土著不多,“邑本孤屿,土旷民稀”【1】,主要为外地人迁入,由南宋起的历次战乱中,中原人和江南人大规模南迁,使境内人口不断增多。到明代时,据《永乐大典》记载,“香山为邑,海中一岛耳,其地最狭,其民最贫

4、”,尽管考古表明中山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已有土著古越族人在香山岛上渔猎和居住[4]。然而一直到清朝之前,翠亨由于地势较低,常被淹没,不在“香山岛”上,无法安居。一直到清代,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的翠亨在在历经了千万年的泥沙沉积之后终于形成平原,浮出水面。清初《香山县志》乾隆本记录,香山“昔则土旷人稀,生计全无;今则民繁地瘠,家鲜余资”,此时向“新大陆”翠亨移民便成为了需要。蔡姓人最早在此建村,称蔡坑村,至乾隆初年,以其谐音改为翠亨村。据翠亨村委会介绍,翠亨村由蔡姓建立后,崖口村的杨、陆两姓便迁来了。由于蔡姓人口太少,翠亨村实际上由杨、陆两姓构成。因《翠亨村志》尚处在资

5、料收集的编撰过程中,故无法查阅,但通过《崖口村志》可知崖口村四大姓为“谭、杨、陆、肖”,且南宋时始建村。《翠亨村志》编撰人员介绍说,从他们掌握的资料来看,翠亨村晚至17世纪后叶,即清康熙年间才建村。村落建制的出现说明此时翠亨已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村民,那么这些村民使用的是哪种方言?翠亨话又到什么时候才出现?  根据《崖口村志》的记载,崖口村自建村以来一直较为封闭排外,外姓很难在该村立足,几百年的历史形成了稳固的宗族观念[5],有理由认为这样的村落其语言是不容易被外部同化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崖口话不仅与南朗镇内其余所有的白话显示出较大不同,而且与中山市内其余所有的白话都显示出较大差异

6、[6],而与通行的南朗话和石岐话相对接近。接下来的调查显示翠亨话与崖口话关系密切,所以对崖口话作进一步说明是有必要的。崖口话应是受石岐话的影响而形成:崖口村建村于南宋,村民为北方南迁之汉民,而当时的迁移路线在进入中山时最大的落脚点为石岐[7]。有理由相信谭、杨、陆、肖四家在石岐生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南迁到崖口——崖口拥有中山南部最好的水田,而中山北部的水田很可能在四家到来之前已被先前迁入的移民占领告罄,在石岐期间因生存生活的需要,掌握石岐话是自然而然之事。南朗话很可能是受崖口话的影响而形成,从地理位置上说,崖口村毗邻南朗镇中心[8],且在南朗各村里,崖口村势力最大[9],其

7、所使用的崖口话在这一带成为集市贸易的同行语言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20世纪60年代,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曾对1856年和1876年翠亨村姓氏情况做过调查统计,并绘制简表如下:  1929年由杨永棠测绘、同年11月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制作了《总理故乡翠亨村平面图》,该图标明了房地姓氏情况。依图将当时翠亨村民姓氏情况统计列表如下:  从以上两表的统计数据看,崖口村来的杨、陆姓是翠亨村的大姓。从绝对人数上看,杨陆两姓的户数在不同时期均占据村中二分之一强,而且似乎是马太效应的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