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哲学从“知识论”回归到“存在论”

欧洲哲学从“知识论”回归到“存在论”

ID:21797144

大小:6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4

欧洲哲学从“知识论”回归到“存在论”_第1页
欧洲哲学从“知识论”回归到“存在论”_第2页
欧洲哲学从“知识论”回归到“存在论”_第3页
欧洲哲学从“知识论”回归到“存在论”_第4页
欧洲哲学从“知识论”回归到“存在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欧洲哲学从“知识论”回归到“存在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欧洲哲学从“知识论”回归到“存在论”  欧洲哲学自古代希腊以来的传统,存在论与知识论经常是统一在一起的,存在为知识的对象,知识是对于存在的知识。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不是很单纯的,而是矛盾-对立的,古代的辩证法由此而凸现出来,从而有经过巴门尼德存在论到柏拉图理念论,又进而为亚里士多德的真知识、存在之存在,以求二者在理论上之统一。  古代希腊早期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早期理念论以辩证法之否定-消极-批判精神,揭示了对于存在-事物本身-本体的知识之困难,如果不是巴门尼德对苏格拉底的一番教训,这条思路,已

2、经是走在了不可知论的道路上。然而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和柏拉图从积极方面建构的理念论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存在之存在,都难以使哲学存在论-本体论真正摆脱自身的困境,以至于基督教神学还要为自己的神的存在作出理论上的证明。  欧洲哲学这种存在论-知识论的纠结到了近代康德有了一个明快的了断:存在-本体不可知,存在-本体不是知识的对象,存在-本体被括了起来(搁置),知识只是以感觉经验所能及的世界-经验世界-现象界为对象。康德的哲学工作长期以来被称作知识论转向,康德将知识论和存在论-本体论严格划开了界限,知识进入存在

3、-本体则被斥之为知性之僭越。  关于康德的哲学,已有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足资参考,这里试图从经验科学的角度,寻求他的知识论转向的一种意义。  存在-本体-事物自身的不可知,不等于感觉经验的存在者不可知,我们人类面对的经验世界-生活世界是可知的,我们有可能-有权力把握它们的规律,我们有权力拥有科学知识,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事物自身,而是提供给我们感官可以接纳的经验对象,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是感性存在,不是理性存在。  在这个领域,用得上巴克莱主教的那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  然则,存在-感性存在者如果单

4、纯是我们的感官的对象而对于感官没有一个界定,则这个存在作为知识的对象就会是很不可靠的。康德在知识论上的工作首先要为感觉作出一个普遍性的界定,为感觉给出规定性,以避免依赖感官自然结构的主观的随意性。康德以时间-空间作为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出现,以保证感官作为知识的感性器官的普遍有效性。  人们常说,康德的时空观,深受牛顿绝对时空的影响,这话是确实的,当然康德把牛顿的客观绝对时空转变成主观绝对时空以完成他的哥白尼的革命(转向),其绝对性意义是一样的。在某种意义上,康德的时间空间是一个主观的接收器-观测

5、器,事物-自然通过这个接收器-观测器给予我们,就必定要受这个(或两个)器具的影响,因而所接受的已经不是事物自身-本体,而是经受接受器-观测器影响了的对象,康德叫做现象,现象不是本质-本体。本体-本质-事物自身因不接受-或通不过时空这两个接收器-观测器,因而不为我们感官提供任何材料,从而它们不可知,不是知识-科学的对象。  时间-空间这两个接收器-观测器是先天的,它们在绝对性的基础上和概念有统一的可能性,因为在概念中,先天的概念范畴,是无需通过经验形成的,这样,直观-时空和概念的先天性-绝对性,就

6、保证了知识在根基里有一种先天绝对-必然的可能性,而不必等待穷尽一切经验就允许-有权推论普遍必然的规律。也就是说,时空和范畴的先天性-绝对性提供了经验知识-科学知识有普遍必然的可能性,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得到了肯定的阐述。也就是说,感官接受的杂多材料得到了规定性。  然而,可能性不等于说凡经验知识就一定是普遍必然的,因此,康德的知识论并不替代经验科学,而是为经验科学自身可能具有的普遍必然性求出根据,作出阐述。  就康德那个时代来说,牛顿的时空绝对性的巨大影响,提供了康德知识论以普遍必然的根基。但经

7、验知识的获得显然还需要不同于绝对时空的非先天-非绝对的接收器-观测器-感官,它们对于被接受-被观测对象的影响,迫使经验知识在存在者-非存在者二者之间,不可能作出绝对-先天的判断,经验知识-经验科学不仅依靠推理,而且要依靠实验,而多次实验的归纳(综合),仍然对一个进一步的实验-归纳保留开放的未来,这就是康德推崇实验-归纳之父培根的原因。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接收器-观测器限制了我们的知识。  又是在某种意义上,在知识领域,康德接续了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少年苏格拉底的传统,严格阐明事物自身-本体-本

8、质是不可知的,其理由也正在于一旦知识-知性妄图-僭越地要认识事物自身,必定要陷于自相矛盾而自行解体,康德的二律背反揭示了事物自身的不可知的理论上的根据。  我们认识事物的接收器-观测器独立于事物之外,而事物自身乃是绝对,我们因缺乏与其相对独立的工具,因而对于事物自身-绝对则认知无门无法通过。  于是,我们看到,就康德来说,只有在知识论的意义上,我们才可以-允许以消极-否定-批判的态度谈论事物自身-绝对-本体,而并无德本体-情本体一说。康德的道德不问时空条件,以形式的自由为根基,而其审美与目的并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