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应用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应用

ID:21791518

大小:6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4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应用_第1页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应用_第2页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应用_第3页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应用_第4页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应用【】关于语言的模糊性,国内外众多学者著述较多,研究颇深。本文首先综述了语言模糊性的产生,语言模糊性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语言模糊性的应用做了进一步探索,阐述了语言模糊性在交际中的积极应用和消极应用。此外本文还提出话语意义的模糊性在交际中的应用,同时提出语言模糊性的应用是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成熟的标志。  【关键词】语言;模糊性;积极应用;消极应用;话语模糊性    【Abstract】Scholarsabroadandathomehaveuchonthevaguenessoflanguageandmademuchresearchon

2、it.Thispaper,onthebaseofmuchakesafurtherprobeintotheapplicationofvaguenessoflanguageinthemunicationandexpoundthenegativeuseofvaguenessasasteryoflanguage.  【Abstract】Languagevaguenesspositiveusenegativeusevaguenessinutterance  【】G613.2【】A【】1001-4128(2011)02-0014-04    1引言  瑞士语言学家

3、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1857-1913)、英国哲学家罗索(BertrandRussell,1872-1970)、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萨丕尔(Edfield,1887-1949)以及匈牙利语言学家厄尔曼(StephenUllmann,1914-1976)等都对语言的模糊现象有过论述。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1892-1982)、王力(1900-1986)、著名学者钱钟书(1910-1998)以及季羡林(1911-2009)等也对语言的模糊性给予了关注。1979年,伍铁平先生在《外国语》第4期发表“模糊语言初探”一文,这是国

4、内最早运用模糊理论研究语言模糊性的论文(张红深,2009)。在国内第一部对模糊学这个横向学科的各个分支作简单介绍的《模糊学引论》中,苗东升(1987:19-25)将模糊性与近似性、随机性和含混性作了区别,认为模糊性是事物类属的不清晰性,是“事物在形态和类属方面的亦此亦彼性,亦即中介过渡性”。语言的模糊性表现为语言现象的类属之间的渐变性,在语言结构的不同层面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语言的模糊性。  模糊性是客观世界固有的属性,是自然语言的特点,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如同语言的社会性、系统性、生成性、冗余性一样,自然语言无不具有模糊性。正如伍铁平先生所说:

5、“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模糊词语,便没有人类的自然语言。”  由于模糊性本身就是现实世界的经常现象和基本特征,语言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作为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与思维的载体,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特性(董宗杰,1993)。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一个重要区别,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的使用中。  2语言模糊性的产生  对于语言模糊性的产生,学者基本取得共识:语言的模糊性于事物的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源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符号本身的基本属性。  2.1语言模糊性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模糊学认为,模糊性是现实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常规

6、现象。语言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必然带有模糊的特征(穆雷,1991)。颜色最能体现客观模糊性的特征,各种颜色的命名只有在中心才是清晰的,由中间向两面过渡就越来越模糊,由浅色到深色完全是连续曲线,中间没有任何空白或停顿(董宗杰,1993)。模糊语义是客体之间的界限或明晰或模糊,反映到语言系统内而产生的语义同样也是或明晰或模糊的。因此,模糊性是语言的必然属性。  2.2语言模糊性是人们的思维和认识的反映  客体的模糊不是产生语语义模糊的唯一根源,认识的主体在认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认识模糊同样会造成语义模糊。由于语义与它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具有一致性,因而可以肯定

7、语义模糊与客体模糊之间存在着一致性。然而语言符号的模糊并不完全是客体的模糊,而是参入了主观世界的模糊,客体的模糊只是根源和依据,主体规定的不精确性则是模糊语义产生的直接原因(陈新仁,1993)。如人们对“美”的看法确是模糊的。  语言模糊性也是人类思维的限制的表现。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物化表现。因此,语言的模糊性正是思维模糊性的有力佐证。人类思维在总体上呈现出动态的模糊性质,如某些亲属称谓的模糊性就属于认识上的模糊性,即人脑中的模糊性,而不是来自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的模糊性。  人类的意识可以分为前思维意识和思维意识。从意识到产生和发展

8、过程来看,实际的情况大致是从无意识到模糊意识,再到有意识。思维意识中的概念、判断、推理,实际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