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确知数学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应用

未确知数学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应用

ID:21785798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4

未确知数学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应用_第1页
未确知数学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应用_第2页
未确知数学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应用_第3页
未确知数学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未确知数学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未确知数学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应用[摘要]本文以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盲数理论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将人们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来表述,把定性资料转化为定量数据,使评价过程模型化,避免了按传统方法进行评价的盲目性。[关键词]不确定性信息盲数边坡稳定性评价分类号]0175.13[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1-270-2目前,力学验算法和工程地质法是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验算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采用未确知数学理论对边坡的稳定性提出一种新的评定方法,省去了力学验算法和工程

2、地质法需要的假设条件以及繁琐的力学计算,充分考虑参评人员主观认识的未确知性,把评定结果量化,更合理的反映评定结果的客观性。1盲数理论盲数包含有理灰数和未确知有理数,它不但可以表迗和处理灰信息、未确知信息,而且可以表达和处理盲信息,它是有理灰数、未确定有理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进一步发展。1.2数学模型的建立为了将对象X评级,先将区间[0,100]划分为若干个小区间,把评价对象的几种等级依次规定在各个小区间上,再用上述方法将其赋值,则E(C)落在哪个区间上,就属于那个区间上所对应的等级。2上述方法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

3、应用2.1工程概况某滑坡位于S352省道贵子镇拈子岗村路段(K185+780〜890)的东南侧山坡,属丘陵地貌,该边坡为修建S352省道时开挖形成的公路边坡,坡度多为40〜55°,长度约210m,矢高约95m。滑体物质由第四系残坡残积粉质性土以及混合岩的全风、强化层组成,平均厚度10.lm,总体积约10000m3o滑坡后缘距道路中线约70m,距路面高度约75m。坡地的坡脚与坡顶的标高为+198〜+293m,相对高差约95m,属于类土质边坡。2.2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2.2.1岩土层的工程性质勘察区内的边坡浅部主

4、要由可塑状〜硬塑状坡、残积土及全风化、强风化混合岩等构成,这些岩土层的力学性能一般,抗剪强度不高,对边坡的稳定性不利,是边坡失稳的主要内在因素。2.2.2岩土体的水理性能构成坡体的坡、残积土以及全、强风化岩均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特点,其水理性能较差,因此在旱季期间,边坡的稳定性通常较好,而雨季期,坡体长时间受水浸润将导致重度增大、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边坡稳定性减弱。水理性质较差是本区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2.2.3气象因素勘察区雨季长,雨量充沛,降雨集中,多年平均降水量1477〜1941mm,年降水

5、量主要集中在4〜9月,该期间降雨为边坡失稳提供外部条件,连续暴雨是边坡失稳的主要外部因素。2.2.4水文地质条件本区边坡处于丘陵区中,开挖后坡脚较为开阔,为岩土体内地下水形成流动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旱季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潜水面较平缓且接近坡脚,水力坡度较小。雨季潜水面则明显抬升,坡体饱和区范围增大,水力坡度也增大。这一条件使得边坡岩土体受到水作用下不断膨胀收缩,从而较大程度上减弱了岩土体的力学性质,明显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2.2.5人类活动人类因工程切坡而使坡脚减载,从而破坏边坡自然的稳定状态而引起滑

6、坡或崩塌,是边坡失稳的诱发因素。2.3边坡稳定性评价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本文只把1、岩土层的工程性质,2、岩土体的水理性能,3、气象因素,4、水文地质条件,5、人类活动这五种因素作为主要因素来考虑。针对该工程,假定经专家商定:岩土层的工程性质占总分的30%,岩土体的水理性能占总分的25%,气象因素占总分的10%,水文地质条件占总分的25%,人类活动占总分的10%,其和为100%,每位参评人员以百分制打分结果如表2。3结束语以未确知数学为手段,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省去了力学验算法和工程地质法需要的假设条件以

7、及繁琐的力学计算,结果客观合理,值得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刘开第,吴和琴,庞彦军,等.不确定性信息数学处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刘绍英,庞彦军,苑乐仁,等.未确知数学及其应用[M].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3]吴和琴.灰色数学引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4]刘云涛.未确知数学在结构整体性评级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06(6):130-132.[5]韩小林.未确知数学在基坑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9(11):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