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81923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93sna修订版与cgmfs金融部门分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93SNA修订版与CGMFS金融部门分类【摘要】:金融部门分类是一国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关系到货币政策是否有效、金融监管是否稳健的基础问题。中国金融部门分类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比较了93SNA与CGMFS关于金融部门分类,以及它们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关键词】:CGMFS金融部门 一、金融部门分类的比较与评价 (一)SNA对金融公司的分类 1.金融公司部门包括的范围:(1)所有常驻金融公司,而不考虑它的股东常驻性。(2)非常驻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
2、内设置的长期从事金融服务的分支机构。(3)所有金融服务的市场生产者的非营利机构。 2.区分金融中介、金融辅助机构与其他金融公司:08SNA给出了金融中介,金融辅助机构与其他金融公司的定义,金融中介是为了获得金融资产而在金融市场上从事金融交易的,且能够自负盈亏的机构单位,包括保险公司与养老基金。金融辅助机构是为金融市场提供服务,但是不拥有它们所操纵的资产与负载的所有权的机构单位。其他金融公司是那些提供金融服务但是它们大多数的资产与负载不在公开金融市场上使用的机构单位。 3.具体划分建议:08SNA延续了9
3、3SNA对金融公司进行两级划分的思想,但不再像93SNA一样对金融公司子部门进行第二层次的划分(即按它们是否受政府,私人,外国控制的情况)。在08SNA中,金融公司被划分为三大类,即金融中介,金融辅助机构,其他金融公司,金融公司部门被划分为九个次部门,分类更全面,覆盖更广,增添了货币市场基金,非货币市场投资基金,圈养金融机构与放债者等,把保险公司与养老基金子部门独立,各形成一个子部门。 二、CGMFS对金融公司的分类 由于CGMFS是站在一国金融总体的角度出发的,它对金融公司的科学分类,目的在
4、于保证一定质量的宏观金融数据,能够客观真实的揭示一国金融活动的状况与变化,从而更有利于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健康正常的运行与发展,因此其金融公司分类更加具体与细化,它是SNA的补充。 1.区分金融公司与非金融公司:CGMFS对金融公司的定义与MFSM保持一致,即金融公司部门包括所有主要从事金融中介或相关辅助金融活动的居民公司或准公司。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因此CGMFS对于经济单位是否归属于金融部门做了特别的说明,区分原则与MFSM基本一致,即某经济单位是否划归为金融部门的关键因素是对于该经济单
5、位的金融中介活动,是否存在一个独立的账户,记录其信贷与金融风险,以及其提供的相关金融服务是否在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范围内。CGMFS还特别列示了两种类型的单位不属于金融部门单位,这在MFSM与08SNA里面都有说明。 2.金融机构部门的分类特点:CGMFS按不同金融机构在创造货币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对金融机构部门进行划分,这与MFSM将金融公司划分为:中央银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三类不同,CGMFS将金融公司部门划分为存款性公司与其他金融性公司两类,存款性公司创造经济生活中的支付手段,其他存款性公司
6、是不具备创造货币作用的金融机构。 与CGMFS关于金融部门分类的比较 根据两级划分思想,我们把08SNA与CGMFS关于金融部门分类画成如下图表比较: 从08SNA的分类可以看出,一级分类较93SNA它的归类更少,二级分类则更加具体,增添了一些新兴的金融性公司的归类安排。CGMFS是08SNA的细化,它从创造货币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一级分类,把MFS一级分类中中央银行归类为存款性公司,而且CGMFS对于由衍生品市场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引起的新兴的金融性公司分类安排做了具体的划分。 在93SNA与00M
7、FS中关于金融公司部门的一级分类有较大的差距(93SNA一级分类为五大类,MFS一级分类为三大类),但是在08SNA与CGMFS的一级分类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种体系对于金融公司部门的分类,在互相学习与借鉴,有慢慢融合的趋势。我们还可以看出SNA对MFS的统领作用没有改变,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CGMFS无疑比08SNA更加细化,因此在二级分类就有所不同,CGMFS对于由电子货币,金融衍生品发展导致的新兴公司,以及银行重组公司、离岸公司做了更加详细的解释,对于其归类安排,也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
8、文献】 [1]聂富强、崔名铠、郭永强“《货币与金融统计编制指南(CGMFS2008)》的比较与思考”,《统计研究》2009(9) [2]庞皓、黎实、聂富强等.“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4]杨仲山、何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SNA)的修订、影响及启示”,《统计研究》2008(9) 中国论文联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