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败在于消化西方制度不够

甲午之败在于消化西方制度不够

ID:21757396

大小:2.10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甲午之败在于消化西方制度不够_第1页
甲午之败在于消化西方制度不够_第2页
甲午之败在于消化西方制度不够_第3页
甲午之败在于消化西方制度不够_第4页
甲午之败在于消化西方制度不够_第5页
资源描述:

《甲午之败在于消化西方制度不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甲午之败在于消化西方制度不够秋风:我首先对"大变革"这个词儿比较感兴趣,马勇老师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1895年—1915年这二十年是大变革时代,相对于什么而言是大的?马勇:从1870年代开始,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受到挑战,认为中国可能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之外,还应该注意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之外的东西。但是中国并没有在1870、1880年代做这么一种调整,就认为中体西用是对的,一直到战争爆发都没有问题。如果中国当时在这种路径走下去,不发生甲午战争的话,再走二十年,中国也有可能实现转型。 本书作者马勇强调中学

2、为体,西学为用,但是并不意味着1860年代开始,中国真的拒绝了西方这种科学技术之外的东西,1860年代末,万国公法体系到中国来,中国要和世界打交道,不可能在法律层面遵循天朝法律,你只能往万国公法上靠拢。1860年西方政治变革也对中国有影响,我们看江南织造局翻译西方的典籍,大量涉及到西方法律制度这些层面的东西。但中国统治者和知识阶层没有很好的沟通,本来可以实现转型,就没法转了。 《大变革时代》书影(点此阅读)中国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转变,就觉得原来仅仅照顾到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不行。1895年之后根本没有像之

3、前二十年经过那么多意识形态争论,皇上说维新,大家就维新,转身向东,立马学习日本走明治维新的道路。这次转变的意义在哪?正是李鸿章讲的开始了三千年中国未有之变局...[详细]大变革时代中国大变革是西方两百年变革的余波秋风:马老师提到大变革由两个方面构成,都是非常根本的变化。一个方面是制度、政体,这个政体不仅从皇帝变成了大总统,更重要的从原来的皇权专制时代变成民主共和的政体。整个政治结构发生了非常剧烈的变化。另外一个方面价值体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们高全喜教授是宪法学界非常重要的学者,也是研究政治哲学非常重

4、要的学者,他一直在思考制度的问题,前年出版了一本非常有影响的书《立宪时刻》,讨论的就是从辛亥革命到民国建立这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政体、宪法层面的变化。所以我们下面听听高全喜教授对这样一个二十年中制度变化的逻辑的分析? 著名学者秋风高全喜:十五世纪开始,整个西方面临从古典西方社会,朝一个现代社会的一个大转型。先是荷兰开始,然后所谓地中海沿岸,法国、英国、德国,后来涉及到美国,再往后涉及到俄罗斯,整个西方二百年进程中一波一波所谓西方诸大国,都在经历着他们的大变局,未有之变局。西方现代社会的构建,实际上是陆

5、地的政治体与海洋的法权的一个碰撞和冲突。海洋世界对于一个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一套制度体系的冲击,由此开辟了一个海洋世界,基于海洋世界,海洋国家一个法权的新的现代事物。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到美利坚共和国,这个海洋不是我们自然理解的自然物理学的海洋,是一个与与新教伦理结合在一起的政治文明。这一块对西方影响很大,对我们来说中国面临二十年之变局,当然甲午之战是标志,实际上更大的背景也是一个陆地的传统文明,面对着一个海洋文明的冲击。一个帝国面向一个新的现代的立宪共和政体,这里面面临的复杂性,比西方的英国、法国更

6、复杂一些。因为从一个帝国转向一个现代国家,在西方历史上来说几乎没有,只有中国。什么法兰克帝国,什么奥斯曼帝国,没有一个比较正常的、传统的帝国转向现代国家,只有中国延续了三五千年,它的政体这种延续,法统、道统,甚至文明载体是基本上延续下来了,但是它又变成一个现代国家...[详细]大变革时代辛亥之后,清帝国反倒备受尊敬 著名学者高全喜秋风:刚才高教授特别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这样一个文明和政治的空间,从陆地转移到海洋,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中国也就是恰恰因为这样一个变化,被带入到一个新的世界。实际上

7、我们回头去看马教授所描写的二十年的变化,事实上它的进展是非常之快,你会发现其实它还是蛮成功的,从预备立宪开始,或者哪怕从新政,1901年新政算起到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也就是十来年时间。马教授能不能总结一下为什么清末立宪,包括民国的建立,其实还是蛮顺利。这是整个社会关心的问题,如何能够成功? 晚清“皇族内阁”马勇:清帝国在这种状态下结束,是证明改革的声望。满洲人并没有被消灭,清帝国成为一个被尊敬的一个王朝。如果1925年不发生把皇帝赶走这个故事,我觉得这一段历史改革是最成功的,大家都有尊严。1912

8、年隆裕皇太后去世,举国给清朝皇太后做国丧,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对前朝这么一种恭敬,是今天不可理解的。这说明晚清几年的政治改革是成功的,统治者也知道该妥协的时候就不能抵抗。如果没有晚清政治改革,没有对社会对媒体的这种释放,我觉得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之后,可能问题更可怕。法学专家认为中国的国情还是应该帝制的,有效率的政治更利于中国。当然不是从恶的层面猜测,我们觉得二十年变动当中,中国不是说什么反对力量强,走不动。而是说可能是变动得太快,可能是一环扣一环。一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