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反对伪圣化

初探反对伪圣化

ID:21754900

大小:7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4

初探反对伪圣化_第1页
初探反对伪圣化_第2页
初探反对伪圣化_第3页
初探反对伪圣化_第4页
初探反对伪圣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探反对伪圣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探反对伪圣化我以为,中国的语文教育,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弊端,其中一个是“伪圣化”。  所谓“伪圣化”,就是用一套惟一的“公共思维”模式,箝制师生丰富多元的精神方式、说话方式,压抑精神自由,禁尽个性语言,让全体师生都用一个模式思维、用一套话语说话;就是用伪神圣、假崇高的观点往看待“高尚”、“健康”、“先进”、“有意义”等真正的人文价值范畴,让师生的语言,阔别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现实生活。  “伪圣化”产生于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情结。推动它的是中国语文教育中的两股思潮,“文以载‘道’”思潮和“文‘道’合一”思潮(“道

2、”之所以加引号,是因所谓“道”不过是狭隘的、急功近利的政治思想)。  第一种表现——禁尽个性语言、多元解读  譬如,我们总喜欢面命耳提地引导十几岁的学生“要写有意义的事情”,“说崇高的话”;我们总爱说,“《项链》是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雷雨》是揭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麦琪的礼物》是表达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小人物悲惨生活的同情”;甚至“《绿》是对祖国山水和大自然的热爱”。  崇高、有意义这些人文价值理应倡导;但关键是怎样理解、如何把握“有意义”和“崇高”?那些课文也的确可以如此解读—

3、——但是,是否只有惟一的解读?必须强制性地如此解读?可否答应教师和学生做出自我的、多元的公道解读?  一位高中生说:“最令人生气的就是作文课了……所谓练习议论文是怎么个练法呢?第1段必须在4行以内,并且提出论点;第2、3段都必须先设立分论点然后行文;第4段总结全文,提出口号,也必须在4行以内。纯粹一个‘四股文’!且慢,论点还有要求,必须是靠近理想、奉献、爱国等重大主题。有一次老师要求评述《祥林嫂》一文,我评论的是她的几个希看的产生和幻灭,自以为文采等都还可以,没想到被判为零分,并被勒令重写。原因是评述本文最佳角度是抨击封建礼

4、教的罪恶。”(付刚《学生:作文如八股》)  学生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不能抒发自己真实经历的内心感受,不能说出有独立精神体验的有个性的话。  再者,教师们如此这般日久天长地面命耳提,一节课一节课地训导熏染,我们的学生就学会了根据不同的公众场合、根据不同的人们的不同需要,说人们想听的话,而不是说自我真实体验的话。有时甚至说谎言、套话。  教师在课上也不敢跟学生说自己的真心话,只能把真实的自我隐躲起来,包裹起来:只为应付考试背一串教参上抄来的话,说一通不得不说的话。语文课,应是最具人文特性的课,可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自由哪里往了

5、?《项链》题旨是否只能惟一地解释为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能否像北大钱理群教授所解读的:“正是为人的命运的‘变化莫测’,人太轻易为生命中的‘偶然’所左右,而感到不可理解。”《项链》自己也说“人生是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玉成你!”  对统编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为什么只能有全国尽对一致的或大体一致的解读?对有些文章,可否答应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生命体验,进行稍许独到的自我阐释、自我解读?  第二种表现——定制同一的公共话语套子让师生共同使用  师生的表达,大体都有同一的套子。如,写

6、青松,必须联想先烈;写石子,必须联想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写太阳、写春雨,必须联想党的热和、党的培育、党的政策;写长城,必想解放军。我们年纪稍大一点的人,都是被上千堂语文课“培养”、“练习”出来的。我们可以沉静下来,深进想一想,通过这上千堂语文课的“训导”,在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当中,甚至连一些基本语汇,都成了“公共”的了,都是两两相合的。譬如白衣天使和***、医生;烛炬、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和教师;残酷、黑暗、吃人和资本主义、旧社会;光明、热和、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等等。在说话、写作中,只有如此这般相联,方才合格,主题才积极,才是有

7、意义。否则,语文老师那里就通不过。  比方,你尽对不能写一个教师的懒惰、不敬业;尽对不能写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文明和友爱,也尽对不能写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丝愚昧和丑恶;甚至尽对不能写见了落叶之后所引发的一些愁思,尽对不能写你对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你总是被面命耳提地告知,必须升华,必须昂扬,必须写正面,写光明,写本质,写积极的一面,必须写精神追求,不能写物质追求,不能写消极,不能写阴暗面,等等。当学生时,是老师面命耳提告诫你;走上社会后,提笔写作或张口说话时,是你自己下意识地告诫自己———这已经成了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我们

8、的孩子们被纳进了一个个早已预备好的套子之中。孩子们的精神、孩子们的个性就是如此泯灭的!  我们可以抽查天南地北、城市乡村的学生作文,会有一个惊人发现,相当数目的作文,从谋篇布局,到语词的选用,甚至开头结尾,都如出一辙。你很难见到有个性的文章。千万个不同的大脑,却有着大体一样精神套路、言语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