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研读》期末课程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研读》期末课程论文

ID:21751291

大小: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4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研读》期末课程论文_第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研读》期末课程论文_第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研读》期末课程论文_第3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研读》期末课程论文_第4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研读》期末课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研读》期末课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时期的边疆少数民族认同整合模式初探严幵强(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我国的西南边疆地区,民族成分众多而且较为复杂,同时每个民族都有着其与生俱来的民族认同。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时期是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刚刚建立的时期。为了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在主政大西南期间,邓小平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加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认同整合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和政策措施,形成了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时期的边疆少数民族认同整合模式。关键词:邓小平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认同整合模式屮国的陆地边疆地区可以分

2、为东北边疆地区、西南边疆地区、北部边疆地区和西北边疆地区等4个边疆地区。其中,在西南边疆地区,民族成分众多iL较为复杂,除汉族外,55个少数民族在此边疆地区都有分布,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一个是西北,一个是西南。恐怕西南比西北还多,而且情况也比较复杂。”[1]生活在西南边疆地区的每个民族,“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民族认同,同时又形成并保持着对国家的认同。”[2]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紧密相关,可以说,作为自变量的认同是秩序存在和维持这个因变量的核

3、心决定因素。”[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耍稳定。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种“多民族的”的民族国家性质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同时,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又是国家的边疆地区,所以此地区各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尤苏是国家认同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维持的“核心决定因素”。如何方能处理好西南边疆地区各民族的民族认同和W家认同的关系,使得国家认同处于优先的地位呢?这就需要对这两种认同加以整合,尤其是要使国家认同的优先地位能够得到巩固

4、和维持。[5]而在这样的整合屮,关键是要使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得到强化,使国家认同持续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地位,从作者简介:严开强(1992—),男,四川大学政治学院政治学理论方向研究生,主要从审政治学理论、地方政府与边骝治理、K族政治学研宄。而形成一个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维持的认同关系结构。认同整合,是每一个民族国家都会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而且都会采取种种方式来进行认同整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尤其是邓小平主政大西南吋期(1949年11月-1952年7月),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

5、下,他作出的许多工作,都对丙南边疆少数民族的认同起到了整合的作用,并形成了邓小平在主政西南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民族认同整合模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边疆少数民族的认同整合的源泉消除民族隔阂并实现各民族的平等闭结,是整合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认同,提升其国家认同感的源泉。边疆少数民族的认同整合,就是要使少数民族对自己本民族的认同和对国家的认同保持一个恰当合理的关系,尤其是要使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在认同序列上保持优先的地位。由于民族认同的基础是民族意识,所以要强化和

6、提高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方式之一就是要弱化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尤其是民族分界意识,即对自己本民族和他民族的一种区分意识[6],消除民族隔阂,实现各民族团结平等,从而使民族认同减弱,国家认同增强。邓小平在主政丙南期间,就充分地认识到了加强民族平等团结的重要性。1950年7月21R,邓小平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作了题为《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讲话。讲话指出:“少数民族问题,在西南来说是很重要的……西南的国境线从西藏到云南、广西,有几千公里,在这么长的边境上,居住的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

7、。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因此从丙南的情况来说,单就国防问题考虑,也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7]居住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也是一支守卫国家边疆、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边疆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程度,对维护和巩固边疆地区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指出:“没有各民族闭结,就谈不上巩固社会秩序,谈不上国防,同样也谈不上国家建设……有了团结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没有团结什么问题都不能解决。”[8]国家认同建设是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国家认同建设的重耍基础就是各民族的平

8、等团结。但是,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是很深的。”[9]历史上的大汉族主义造成了少数民族同汉族的隔阂,这种隔阂是历史上的反动统治阶级实行的大民族主义政策的结果。为丫达到消除这种隔阂的目的,邓小平认为,我们“一方面要消除大汉族主义,另一方面要消除狭隘民族主义,从两方面共同努力来做工作,就能搞好团结。”[1°j对于这两种“主义”的消除序列问题,他指出:“只耍一抛弃大民族主义,就可以换得少数民族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不能首先要求少数民族取消狭隘民族主义,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