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归因理论

第六讲:归因理论

ID:21742466

大小:5.57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20

第六讲:归因理论_第1页
第六讲:归因理论_第2页
第六讲:归因理论_第3页
第六讲:归因理论_第4页
第六讲:归因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讲:归因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讲:刘宏QQ:465663606第六讲:归因理论授课班级:大10物业管理教学课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教学步骤:1、归因归因的概念: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行为特征解释和推论其原因归因的内容:心理活动的归因行为的归因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归因的模式:海德F.Heide的两因归因模式:情景-个体倾向凯利H.H.Kelley的三度归因模式:韦纳B.Weiner的成败归因模式:归因归因过程:人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原因的方式。在对人的知觉过程中归因起重要作用。对某人行为的归因可能影响对个

2、体根本特征或特质的判断(他实际上像什么?)个体并未在所有情境中进行归因。归因的特定情境:他为什么那样做?-显然的归因问题他从未这样做过,随后会发生什么呢?-意外事件我的老板为什么这样评论我的报销单?-别人的期望我不相信我的期中考试失败了!-体验失败或失去控制的情绪。归因过程前提-知觉者的内部因素知觉者的归因对知觉者而言的结果信息-Information信念-Beliefs动机-Motivation知觉行为的原因(内部、外部)行为-Behavior感觉-Feelings期望-Expectations2、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基于人类总是试图

3、从周围世界得出某种意义这一考虑提出归因模式。人们为了更好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生存,重要的是预见他人的行为以及控制周围的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致力于人们行为的预测。任何人的行为都必有原因,其原因可能来自外在的环境条件,也可能来自于内在的主观条件。情景归因个人倾向归因海德的归因理论情境因素:个体的周围环境、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强制作用、奖赏或惩罚、运气、任务难度等。个体倾向因素:性格、气质、能力、情绪、心境、价值观、态度、努力等。只有先弄清楚行为的根本原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然后才能有效地预测和控制行为。归因超出了实际来源问题,从属于人的

4、知觉,人们倾向于把人看作行为的根源。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认为人有二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人们经常使用两个原则一是共变原则二是排除原则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3、凯利归因模式对个人的行为归结为三方面因素:知觉者本人的特点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与知觉对象交往时的情境归因为何种因素的判据:特殊性-同一情境行为是否前后一贯如此同一性-个体行为是否群体的普遍行为一致性-跨情境行为是否有差异凯利

5、的归因理论一致性个体在这一情境中常用这种行为方式吗?特殊性个体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吗?统一性在这一情境中他人的行为与个体相似吗?外部归因(个体的情境)内部归因(个体本身)是是是是否否Eg:对厂领导的赞美小王赞美张厂长:(1)一致性:小王经常这样称赞张厂长吗?(2)特殊性:小王不经常称赞其他厂领导吗?(3)统一性:其他人是不是也经常称赞张厂长?①是、②是、③是:张厂长是优秀领导归因于外因——张厂长①是、②不是、③是:小王为对领导尊敬归因于内因——小王的修养行为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归因一致性高特殊性高统一性高一致性高特殊性低统一性低

6、一致性低特殊性?统一性?外部归因内部归因内外归因4、韦纳的归因模式归因为四个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内外因:内因-能力、努力;外因-难度、机遇稳定性:能力、任务难度;努力、机遇可控性:(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成败的归因常态:我有(没有)能力做这项工作。我工作努力(不努力)。这项工作容易(太难)。我运气好(不好)。归因反映自尊和控制点。管理者对失败的归因影响他们的沟通行为。失败归外因——利己倾向,可能引发问题。韦纳的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模型努力能力运气任务难度不稳定稳定内部外部改进后的归因模型(Weiner1982)可控制特

7、定的努力针对某事的暂时努力老师的偏见来自他人的偶然的帮助不可控特定的能力心境与情绪考试难度一个人的运气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稳定不稳定不同归因对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成功失败内部原因满意和自豪内疚和无助外部原因惊奇和感激气愤和敌意稳定因素提高积极性降低积极性不稳因素提高或降低积极性可能提高积极性1对他人行为的归因2对自己的归因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对应推论理论对自己态度的归因对自己动机的归因对自己情绪的归因琼斯(Jones)和戴维斯(Davis)1965年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Correspondentinferencet

8、heory)适用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于他人的内在特质(Dispositionaltrait),既人格、态度、心情等。5、对应推论理论对自己的归因人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