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

ID:21725589

大小:13.35 MB

页数:294页

时间:2018-10-20

上传者:直挂云帆济沧海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_第1页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_第2页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_第3页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_第4页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主讲:李海燕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1823年-1915年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CasimirFabre),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儿”。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 法布尔的《昆虫记》原著书名:《昆虫回忆》——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共十卷第一卷:在1878年发行;后九卷:是在1879年以后法布尔买下的塞利尼昂的荒石园居住后写的。差不多是每3年出一卷。 《昆虫记》的内容不局限于传统的解剖和分类方法,直接在野外实地对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种类繁多的昆虫进行观察,或者将昆虫带回自已家中培养,生动详尽地记录下昆虫的体貌特征、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然后将观察记录结合思考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昆虫记》不同于一般科学小品或百科全书,它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业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透过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传达观察中的个人体验与思考得出的对人类社会的见解。 《昆虫记》这部作品的感情的基调以及动力,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一种对生存的清醒认识;一种对生活的深厚感情。从专业的标准来衡量,法布尔是个博物学家,而非专业的昆虫学家。《昆虫记》不是作者刻意写就,而是作者自得其乐地观察与写作的成果。 与昆虫平行——走入虫虫王国赵力:我的镜头常常是与昆虫平行,甚至是仰视的;我感觉将自已的镜头和笔平等地投入它们的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它们。《中国昆虫记》 赵力----中国本土的”法布尔”成都蝴蝶博物馆——中国最大的蝴蝶博物馆主持筹建中国首家私立昆虫博物馆——华西昆虫博物馆。中国蝴蝶图鉴——《中国鳞翅目——蝴蝶》的作者,收集了超过10000幅自已拍摄的蝴蝶图片。 不能漠视的近邻体态幽雅、纤弱而美丽的——蝴蝶;金斑缘风凤蝶(一级保护)红珠凤蝶 虎纹青凤蝶幻紫斑蝶 三尾褐凤蝶(二级保护)青凤蝶 绿带燕尾凤蝶长尾虎凤蝶 网丝蛱蝶绿裙边翠蛱蝶 蛇眼蛱蝶枯叶蝶 菜粉蝶科森褐蚬蝶 大翅绢粉蝶阿波罗绢蝶 褐凤蝶(R级保护)我国仅蝴蝶的种类就超过欧洲的2倍。 身影矫健、宝石般掠过空中的——蜻蜓;线痣灰蜻六斑曲缘蜻 竖眉赤蜻晓褐蜻 黄面蜓北京大蜓 弯尾春蜓黑色蟌 虎大蜓红瑙细蟌 玲珑剔透、玛瑙般璀璨的——甲虫;铜花金龟综纹花金龟 铜绿金龟子叉角金龟云斑鳃角金龟巨铜绿金龟子 大突肩瓢虫福运锹甲西光胫锹甲 金梳龟甲西南锯龟甲蓝扁角叶甲黄肩负泥虫 虫音瑟瑟、宛如天籁的螽斯绿树螽斑翅蝈螽 昂首阔步、不可一世的螳螂螳螂恫吓屏顶螳螂 螳螂平时的姿势,的确像一位虔诚的祈祷者专业的昆虫模特 艳眼斑花螳中华大刀螳 缺色小丝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物界存在着一物克一物的生存斗争,螳螂是农作物及林木害虫的天敌,捕食苍蝇、蝗虫、蛾及其幼虫,但它也怕麻雀的叼食。 面貌丑陋、在暗夜里诡异地来去的蛾子黄毒蛾杨绿毒蛾 鹿彩虎蛾虎腹敌蛾 小窠蓑蛾李枯叶蛾 绿黄毛虫(栗黄枯叶蛾)冷靛夜蛾 桑褶翅尺蛾鬼脸天蛾 黄脉天蛾条背天蛾 月天蛾珠掌舟蛾 丧掌舟蛾窦舟蛾 绿尾大蚕蛾透翅天蛾 鼠李尺蛾大燕蛾 盗毒蛾黄尾大蚕蛾 藤豹大蚕蛾猫目天蚕蛾 绿尾大蚕蛾乌桕大蚕蛾 枯球箩纹蛾黄纹旭锦斑蛾 甘蔗天蛾长喙天蛾 古怪狰狞、令人毛骨悚然的毛毛虫尺(蛾)蠖科的幼虫幼虫一曲一直,像软尺丈量长度般的运动方式 咖啡透翅天蛾幼虫的两种色型 初生的玉带凤蝶幼虫:类似于鸟粪的样子玉带凤蝶老熟幼虫:受惊时的凤蝶幼虫,类似于伸出舌头的小蛇. 苎麻夜蛾黑色型:以对比明显的警戒色,来恫吓捕食者苎麻夜蛾:穿着鲜艳的明黄色外衣 鹰目芋天蛾的幼虫眼 刺蛾科幼虫:当心其毒刺!!菊冬夜蛾幼虫流环蛱蝶幼虫暮眼蝶幼虫叶蜂幼虫 大蚕蛾幼虫桂天蛾 大芋天蛾魔芋尺蛾夜蜂幼虫舟蛾幼虫夜蛾幼虫毒蛾科幼虫毒蛾科幼虫 遮天蔽日、梦魇般的蝗虫交配的竹蝗小车蝗 斑翅蝗笨蝗 中华稻蝗:农田的灾难 蝗灾——人类的梦魇“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蝗灾在人类历史上是位于水灾、旱灾之后,威肋人类生存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自春秋战国以来的2600多年间,我国仅中原地区发生较严重的蝗灾达800多次,平均每3年发生一次,每隔5-7上发生一次大规模的蝗灾。“飞蝗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在中原大地遍布“蝗神庙”:里面供奉着蝗头人身的“蝗神”。原本是观音庙。观音大士的法力既然敌不过小小的蝗虫,便只好下台,将庙宇也让给了蝗虫,靠边喝了西北风;信徒们纷纷改弦易辙,杜撰出个蝗头人身的“蝗神”作为新救星。近些年来,蝗灾卷土重来。目前受灾地区遍及山东、河南、河北、天津,连海南、新疆等原本没有发生过蝗灾的省也大面积发生了蝗灾。 蝗灾卷土重来的原因环境改变引起的。少量的蝗虫在生态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渴求食物或远行繁衍的蝗虫、数以亿计地聚集,越来越躁动不安,飞向天空,只要几个首领带领,其他蝗虫会不由自主地被裹挟进狂热的气氛中,一起飞上天空,转瞬之间遮天蔽日。据统计,每只蝗虫一生能吞食600多克小麦、水稻等禾本科植物叶片。庞大的队伍所到之处,大地自然会被洗劫一空。 蝗灾发生的生态条件:一是大自然对蝗虫的“恩赐”——“先涝后旱,蚂蚱成片”。一般在水灾和旱灾发生及森林过度砍伐之后容易出现。气温高少雨,有利于虫卵越冬,黄河断流,裸露的河床有利于成年蝗虫越冬,内蒙古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出现大面积土壤沙化,蝗灾自然卷土重来,再次爆发。 嗡嗡烦人,声名狼藉的苍蝇与蚊子蚊子:能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登革热、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雄蚊:是素食主义者,主要吃花蜜、草汁,或者根本不吃任何东西。雌蚊吸血是卵巢发育的需要。全世界已发现有2500多种蚊子,会传播疾病和吸血骚扰人类的只不过100多种。 常见的几种家蚊:白蚊伊蚊、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可传播疾病。白纹伊蚊中华按蚊致倦库蚊 大蚊科种类并不吸血 雄黑蚊在吸花蜜巨大蚊 红大蚊黄大蚊看上去有几分可爱的蚊子 蝇——招人讨厌的家伙古怪的爱好和习惯——总是停留在肮脏的牲畜身上、腐烂的尸体旁边,守候着臭烘烘的粪便或乱七八糟的垃圾。传播疾病——霍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食性杂,从粪汁、尸液到活昆虫、菌类、人畜血液等。分布极广,无处不在。采采蝇(舌蝇)可传播锥虫引起昏睡病。非洲流行。除了危害人类外,对牲畜的危害也相当严重。如牛虻、厩蝇是各种牲畜的大敌。 不受欢迎的苍蝇丽蝇 乌蝇大头金蝇 家蝇铜绿蝇 酱亚麻蝇黄须亚麻蝇 大麻蝇红眼果蝇 食蚜蝇科——谁说苍蝇只喜欢追腥逐臭?似蜜蜂,但是乔装打扮的苍蝇 蝶寄生蝇:幼虫寄生在蝴蝶或蛾子体内,当它们羽化钻出来时,蝶的生命也结束了。眼蝇:主要寄生在蜜蜂、胡蜂类昆虫上。实蝇:幼虫生活在叶、芽、茎、果实和种子内。 蚕饰腹寄蝇巨型柔寄蝇主要寄生在家蚕、柞蚕、松毛虫。为害虫的天敌。 柑桔大实蝇(柑蛆) 幼虫:乳白色圆锥形椭圆形,金黄色,鲜明,羽化前转变为黄褐色 柑桔小实蝇 每一个生命都有同样动人的关于生命的故事,它们的存在并不因为我们的喜好或者厌恶而改变。生命是平等的,也是孤单、柔弱的,所有艰辛生存着的生命都理应受到我们人类——从政治家到学童,从显贵到草根阶层一样的关注与尊重。 像法布尔一样看中国几千年对于昆虫的视角——对立地分割成了科学与文化两个部分。科学的视角:准确、精密、一丝不苟,但相关的内容对于大多数人晦涩难懂。文化的视角:亲切、细致,充满温情,然而几乎都停留在感性的表面认识阶段。“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 昆虫的近亲蜈蚣马陆鞭蝎蜘蛛虾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昆虫的含义一、什么是昆虫?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生有触角、复眼、口器;胸部生有3对足,2对翅,个别为1对翅;腹部具有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棉蝗 二、昆虫有众多之意其含义:1、种类多世界上已知动物的80%是昆虫,大约有100多万种,在生物界中占有优势。2、个体数多,生物量大3、生殖力强,繁殖率高4、分布广,栖息环境多样 深圳华侨城哨兵岗亭成堆的摇蚊尸体华侨城旁污水沟水面上的溜蝇群 在地球上,从赤道到北极,从高山到海洋,从平原到江河湖泊,从地表到土壤中多种类型的生态环境都有昆虫的足迹.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各种器官,动物的体表、体内及其排泄物,动植物及一切有机物质,自然界的每一角落都有昆虫的踪影,昆虫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可思议。 昆虫种类多的原因:(1)有翅,可作远距离的迁移,利于觅食、求偶,逃避敌害和不良环境;(2)体小,所需的栖息地小和食物量少,利于生存;(3)口器类型的分化食性复杂,不仅能取食活的动植物体,还能取食动植物尸体及有机物腐殖质,各类昆虫常能充分利用地表的有机物质,食性多样性,造就了昆虫物种的多样性;(4)变态,以不同的虫态适于各种生态条件;(5)繁殖力强,以产卵量大或繁殖代数多等形式反映昆虫的繁殖力,利于保持种类延续和种群的繁荣。 5、发生年代古老最古老的昆虫化石发现于泥盆纪的岩石中,昆虫在地球上的历史至少有3.5亿年了。而人类发生至今只有约100万年。 第二节昆虫与人类一、昆虫在地球人与生物圈中的地位与作用昆虫是地球人与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没有昆虫,人类将要遭到灭顶之灾。原因:植物依赖昆虫传播花粉,而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陆栖哺乳动物以开花植物的叶、果子、种子和昆虫为食。昆虫消失,陆地的生态环境都会全面崩溃,人类也将失去生存的条件。但医学昆虫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农业害虫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林类害虫破坏我们的森林。总体来说:昆虫在地球人与生物圈中作用利多弊少。 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与物种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人类有着同生死、共存亡的关系,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二、昆虫与人类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吸食人类的血液:虱子、蚤类、蚊子等;养蚕业与养蜂业三、昆虫造福人类,功不可没工业:养蜂及蜂产品;养蚕类及丝的产业;昆虫食品; 四、昆虫为害面广,不可忽视蝗灾人类传染病中的约4/5是由昆虫传播的。如鼠疫、疟疾、登革热等的流行。 第二章昆虫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昆虫的主要特征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部分;2、头部有口器、触角、复眼、单眼,是取食和感觉的中心;胸部有3对足,2对翅;为行动中心;腹部主要有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是营养和生殖中心;3、以气管呼吸;4、在胚后发育过程中,通常发生变态。 一、头部在体最前端,可自由活动。具有口器、1对复眼、1-3个单眼及触角1对。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 眼(蜻蜓的复眼) 1、昆虫的触角主要功能:感觉。基本结构 基本类型刚毛状——如蝉→1;丝状——蝗虫→2;念珠状——如萤、白蚁→3;棒状(球杆状)——蝴蝶→4、5;锤状——如瓢虫→6;锯齿状——叩头虫→7;栉齿状——如栉齿蛉→8;环毛状——如摇蚊→9;具芒状——如蝇→10;鳃状——金龟子→12、13;膝状——象鼻虫、蚂蚁→14;羽状——蚕、蛾; 蝗虫(丝状触角)萤(锯齿状触角)褐岭(念珠状触状)栉齿蛉(栉齿状触角)雄蛾(羽状触角)蝶角蛉(球杆状触角) 瓢虫(锤状触角)金龟子(鳃片触角)蚂蚁(膝状触角)摇蚊(环毛状触角)蝉(刚毛状触角)蝇类(具芒状触角) 2、口器昆虫的食性多种多样,不同的昆虫的食物种类和取食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口器也分化为很多种类型。咀嚼式刺吸式舐吸式虹吸式口器的基本类型 2、昆虫的口器因取食方式不同,口器也不同。基本类型咀嚼式——蝗虫、螽斯;嚼吸式——蜜蜂;刺吸式——蝽、蝉、食虫虻;虹吸式——蝴蝶;舐吸式——苍蝇、食蚜蝇蜜蜂食蚜蝇食虫虻 昆虫口器的基本类型咀嚼式口器:如螽斯与蝗虫等;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 虹吸式口器:如蝴蝶;螟蛾 食虫虻:刺吸式口器. 食蚜蝇:舐吸式口器蜜蜂:嚼吸式口器 二、胸部昆虫的运动中心,分前胸、中胸与后胸。1、足在前胸、中胸、后胸腹面各生有1对足,即前足、中足及后足。作用:支撑身体和运动。与昆虫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相适应,足有不同的类型。 足的基本类型步行足——如步甲、蝗虫的前足与中足;跳跃足——如蝗虫的后足;游泳足——水龟虫、龙虱;开掘足——如蝼蛄的前足;捕捉足——如螳螂的前足;携粉足——如蜜蜂的后足;抱握足——如雄龙虱的前足;攀缘足——如虱子的足;跳跃足游泳足开掘足捕捉足捕捉足携粉足抱握足步行足攀援足 天牛的步行足螽斯的跳跃足螳螂的捕捉足蝼蛄的开掘足蜜蜂的携粉足仰泳蝽的游泳足 2、昆虫的翅在无脊椎动物当中,只有昆虫具有翅,昆虫也是整个动物界中最早获得飞行能力的动物。有2对,位于前胸与中胸。对昆虫觅食、求偶、避敌、扩大分布范围等极为有利。不同种类的昆虫,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翅。 基本类型膜翅——如蜂类、蝇类、蜻蜓等;膜质且透明。鳞翅——在膜翅上覆盖一层五光十色的鳞片,颜色鲜艳,如蝴蝶及蛾类。姬蜂——膜翅蛾类——鳞翅 蛉的膜翅蝴蝶的鳞翅 鞘翅——甲虫类前翅失去飞行能力,全部骨化。坚硬、角质、不透明。半鞘翅——半翅目昆虫如蝽类的前翅基半部与端半部质地不同,前者为革质,不透明,后者是膜质,透明。覆翅(复翅)——如蝗虫的前翅,较厚、较不透明。甲虫——鞘翅螽斯的前翅——复翅樁象的前翅——半鞘翅 螽斯的复翅 毛翅:石蛾的翅生有很多毛,称为毛翅。例外:双翅目昆虫(如蝇类)仅保留前翅,后翅多退化为一小的平衡棒,飞行时起平衡作用。捻翅目的雄虫前翅退化为平衡棒,后翅膜质。石蛾——毛翅蚊子的后翅——平衡棒 三、腹部昆虫成虫的腹部里面包藏着主要的内部器官,腹部外侧没有运动器官,只有与生殖相关的外生殖器和尾须。是昆虫的生殖中心。一般9-11节。雄性外生殖器:也称交配器,起交配作用。蝎蛉特化成球状的雄性外生殖器 雌性:在腹部末端有产卵器,用来产卵。常为管状。不同种类的昆虫,产卵器形状有异。蜚蠊、蝗虫——瓣状;如螽斯——长刀形;蝗虫螽斯 蟋蟀——长矛状;树蜂——锯状;胡蜂(即马蜂)的产卵器——长针状,能注射毒液。马蜂刺蜇人的武器。实蝇、家蝇、毒蛾——腹末数节组成“产卵器”。蟋蟀蝉姬蜂桔实蝇树蜂 胡蜂腹端特化的产卵器姬蜂腹端特化的产卵器革翅目腹端特化的尾须螽斯腹端特化的产卵器蟋蟀腹端的尾须鞘翅目腹端(产卵器退化)腹部基本特征 灶马马刀状的产卵器姬蜂针管状的产卵器产卵器的不同形态,为了解昆虫产卵的方式和习性提供帮助。 尾须与尾铗蟋蟀的尾须蜉蝣的尾须和中尾丝蠼螋的尾夹由尾须特化而来 第二节昆虫生物学一、昆虫的变态卵——成虫完全变态变态渐变态不完全变态半变态完全变态:由幼虫发育至成虫需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凤蝶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 不完全变态:若虫或稚虫发育至成虫不需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渐变态: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相似,只是虫体较小,性尚未成熟,翅仍处于翅芽阶段,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相同。如蝗虫。幼虫称为若虫。卵5、6龄若虫卵若虫蜕皮与变态成虫 半变态: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区别,生活环境也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如蜻蜓与螳螂。卵稚虫成虫 二、昆虫生长发育的4个虫期形态及生存环境特点1、卵(第一虫期)种类不同,卵的形态也不同。蝗虫——长卵形,产在土中,卵粒用雌虫分泌的腺液粘成的囊包裹;草蛉——长卵形,用一根根丝状物举着,体积微小,多见于植物表面;蝗虫草蛉 菜粉蝶——呈瓶状,表面布满脊纹,随意地产在寄主植物叶上;金龟子——卵表面光滑,为近球形,产于土里;螳螂——将卵囊依附于树枝上;螳螂的卵鞘 各种蝴蝶的卵波峡蝶红斑翠蛱蝶素弄蝶斑凤蝶琉璃蛱蝶黑脉圆粉蝶 三化螟的卵块蝽象的卵块棉蛉虫的卵 2、幼虫(第二虫期)在形态上变化较大,分为4个类型:原足型:仅见于寄生蜂,生活在寄主体内,类似于发育不全的胚胎,其身体的各附肢的仅为简单的突起。多足型:大多数鳞翅目和膜翅目的叶蜂等昆虫幼虫。身体柔软,头上有单眼及触角,口器为咀嚼式,胸部3对足,腹部具多对腹足,多见于植物之上,取食叶面。原足型多足型(菜粉蝶)) 寡足型:如鞘翅目、毛翅目和少数脉翅目昆虫幼虫。特点:无腹足,胸足很发达。如蛴螬。多生活于土中,身体肥厚,呈“C”形。无足型:如双翅目昆虫的幼虫。身上无任何附肢,生活在容易获取食物的环境中。寡足型(棕色金龟子,又称蛴螬式)无足型(家蝇) 各种蝴蝶的幼虫柑橘凤蝶蓝点紫斑蝶狭斑凤尾峡蝶电蛱蝶 3、蛹(第三虫期)是完全变态昆虫中幼虫过渡到成虫的一个不食不动、相对静止的虫态。老熟幼虫钻入腐殖土中化蛹,有的把蛹挂在树枝上或结茧化蛹。如家蚕:将自已吐出的丝作茧化蛹。 红珠凤蝶藤斑粉蝶翠袖锯眼蝶红斑翠峡蝶蝴蝶的蛹 4、成虫(第四虫期)性器官成熟,具生殖能力,形态上不再发生变化。自然中的蝴蝶英姿中华虎凤蝶 大紫蛱蝶金斑缘凤蝶中华虎凤蝶 眼蝶巴西闪蝶粉蝶 昆虫的自卫昆虫为躲避敌害,适应复杂的环境,在颜色和体态方面对自已时行伪装,主要伪装有三类: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如竹节虫:从外形和颜色上类似一枝树杈;枯叶蝶及枯叶蛾:静止时的双翅极像枯干的树叶。 枯叶蝶李枯叶蛾角胸叶蝉树叶虫 社会性昆虫具多型现象。同种昆虫有2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个体。蜜蜂:蜂后、雄蜂、工蜂;蚁后:有生殖能力,在群体中个体最大,主要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群体大家庭蚂蚁雄蚁: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个体最小,数量最多,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主要负责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上鄂发达,可以粉碎坚硬的食物,同时保卫群体时的武器 繁殖蚁兵蚁工蚁黑翅土白蚁工蚁兵蚁 蚁后 广州常见的巨首蚁蚁后 蚁巢 蚂蚁也能”聊天”——人类首录蚁后“发令”声音,蚂蚁“词汇量”或超乎想象(2009-2-8广州日报)蚂蚁在蚁穴里常用腹部的刮器摩擦发声板,发出声音,与同类“交谈”。蚁后能直接发声,向工蚁发号施令。蚁后与工蚁“对话”场景 三、昆虫的生活世代及习性一个世代:从脱离母体到发育生长为成虫进行繁殖产生后代为止。一个世代短的只有10天左右,如蚜虫;长的达17年,如美洲十七年蝉。休眠:环境条件不适时,昆虫出现一段发育停滞期,环境好转后又断续生长。滞育:不论环境条件利害与否,都要停止发育,主要由昆虫本身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决定的。 昆虫的假死性大多数昆虫均存在这种现象。是昆虫地外来刺激的防御性反应。如象鼻虫的成虫。当在植物上发现它并要捉时,它腿一缩掉在地上,像死一样,2分钟后又“活”过来。 昆虫的趋性日出性昆虫:如蝴蝶、蜻蜓、蜂类及蝇类等;夜出性昆虫:如蟋蟀、蝼蛄、蚊子和蛾子等。原因:由昆虫的昼夜节律决定的。趋光性:如蜉蝣、蛾子、某些甲虫在路灯周围飞舞、碰撞。 昆虫的群集性是同种昆虫成群地聚集和永久性群集。如蝽、蝴蝶等。成虫的蝴蝶白蚁 成群的蚂蚁 分布在热带非洲和澳大利亚的土垅白蚁所筑的巢堪称昆虫世界一绝,其坚固性与混凝土结构建筑相似,形成独特的热带自然景观. 昆虫的食物食性:植食性、肉食性和腐食性。昆虫对食物的选择很严格。植食性:多见于鞘翅目的叶甲类、少部分金龟子及直翅目的蝗虫和鳞翅目幼虫。危害植物叶子。肉食性:多见于步甲、虎甲、蜻蜓及螳螂和猎蝽等。捕食其它昆虫。腐食性:专食动植物尸体、粪便,如金龟子类的屎克郞专食动物粪便,埋葬虫多以腐烂的动物尸体为食。 从取食范围又分:单食性:只食一种食物,如三化螟专食水稻。寡食性:以一个或少数同种植物为寄主,如小菜蛾很喜欢食十字花科的多种植物。多食性:以不同科的多种植物为食,如蝗虫。杂食性:既以植物为食,又可食动物和人类的残羹剩饭。如蟑螂。 昆虫的交流利用触觉、视觉、听觉以及化学方法传递信息,也有很多种类可以用综合方法进行。 昆虫与人类1、昆虫在食用、药用、工业原料、观赏、艺术等方面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药用:冬虫夏草、五倍子、蝉蜕、蝉花、蝼蛄等;工业原料:蚕丝、紫胶、白蜡等。2、昆虫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农和医两方面,如卫生害虫、作物害虫、森林害虫等。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的昆虫,益虫与害虫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节微观万千——中国昆虫世界著名博物学家林奈说:“不知道那东西的名字,你就无从认识它。”中国昆虫的大家族:中国是世界上观察昆虫最有价值的国家之一。全世界已知的动物大约:200万种,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分34个目。中国拥有世界昆虫所有的目。中国已发现的昆虫种类据有关专家统地统计,至2003年10月,中国已记录了79444种昆虫(包括分布于台湾的14756种和香港的6134种),此外,还有一些已记录的昆虫未能包含在这个数目中,以及大量没有被发现的昆虫,中国昆虫种类按最保守的估计应在15万种以上。 目世界数量(种)中国数量(种)缨尾目60021双尾目60051原尾目650199弹尾目5000289蜉蝣目2200318责翅目2300374蛩蠊目251直翅目230002259竹节虫目2500221无翅亚纲有翅亚纲 目世界数量(种)中国数量(种)革翅目1850284纺足目2007蜚蠊目4000366螳螂目2000165等翅目3000538缺翅目252啮虫目45001656食毛目4500934虱目500104 目世界数量(种)中国数量(种)同翅目450006897半翅目380003884缨翅目6000489脉翅目4500645蛇蛉目20015广翅目50074长翅目500194鳞翅目20000018998毛翅目10000987 目世界数量(种)中国数量(种)双翅目11000010438蚤目3000617膜翅目1200008824鞘翅目33000018831捻翅目40019纺足目300有重舌目110 第一节中国昆虫的类群(昆虫分类)1、缨尾目昆虫在中国有20多种。是无翅亚纲的代表——衣鱼。身体扁平,触角细长,丝状,咀嚼式的嘴露在外面。尾部有两根或三根细长的尾须,似小虾。栖息地:久未动的旧书报、旧衣服常见;此外在杂草与灌木基部或粗糙的树皮上。保护色。石蚋 毛衣鱼石蚋家舍火衣鱼土衣鱼衣鱼 2、弹尾目昆虫即弹虫。原始的昆虫。个体非常小。咀嚼式口器,无复眼,体色接近土壤的颜色,但也有鲜明的红色、紫色或蓝色,非常抢眼。腹部末端有一个特有的弹器,并善于跳跃——跳虫。一般生活在土培表层、洞穴、腐木、石下等阴凉、潮湿的环境中。全世界目前已知约6000种,我国已发现300种。各种跳虫 鳞跳虫圆跳虫长角跳虫疣跳虫等节跳虫 3、原尾目昆虫通称原尾虫或虫元。体微小,无眼及触角,咀嚼式口器。生活在太阳不能直射阴暗潮湿的土中、石块下。具科学价值,经济意义不大。华山夕虫元 4、双尾目昆虫通称双尾虫。咀嚼式口器,缺眼,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栖息于石块下,枯枝落叶下,隐蔽怕光,喜阴暗潮湿。经济价值不大。 伟铗虫八(国家二级保护)双尾虫 5、蜉蝣目昆虫“朝生暮死”。古书上说:早上如果见一只蜉蝣停在某处,晚上只有一个空壳了。中国有300多种。蜉蝣成虫的生命一般只有2-3天,眼大,嘴退化,不能进食。幼虫:生活在水里,能活好几个月。 蜉蝣小蜉高翔蜉 6、晴蜓目昆虫中国有700多种。特点:复眼大,触角刚毛状,咀嚼式口器发达。前翅与后翅形状大小相仿,翅上除网状的翅脉外,顶端还有一个深色的斑点。幼虫:也称稚虫或,取食各种小型水生动物。可在水塘或河流的底部找到。“蜻蜓点水”——蜻蜓产卵蜻蜓分四大类:蜻、蜓、艳娘、豆娘。蜻蜓类:身体较为粗壮,飞翔迅速;豆娘类:身体细长,体态轻盈. 前后翅发达,形状及翅脉不同——蜻;前后翅三角室相似的叫蜓;不同的叫蜻;艳娘和豆娘前后均不发达,细长,翅脉简单,前后翅翅基呈柄状的——艳娘;不是柄状的——豆娘。蜻类与蜓类的前后翅蜻蜓 弯尾春蜓黑色蟌 红蜻(雌)红蜻(雄)赤基色蟌白尾色蟌琉璃色蟌棕翅蜻长叶异痣蟌黄条蟌 7、责翅目昆虫也称石蝇或责翅虫。中国有近400种。特点:头部宽大,有一对细长柔软的丝状触角,咀嚼式的口器已退化。大小:1-5cm。外形有点像蟋蟀,但其尾部有两根比较长的尾须。飞翔能力弱。栖息在流水附近的树干或岩石缝隙间。不完全变态,幼虫生活在水里。 各种责翅目的昆虫叉责新责卷责襟责羽化中的石蝇 8、竹节虫目昆虫种类不多,约200多种。拟态类昆虫的代表。特点:头比较小,身体或细长或扁平,复眼很小,触角长短不一,六条长腿善于行走。多类种类没有翅,或翅很小,不能长距离飞行。具有良好的保护色和似态,大多数身体为绿色或黄褐色,细长的外表酷似树枝或竹枝,少数热带种类身体扁平,很像树叶。树叶虫 锦竹节虫竹节虫的脸 耳竹节虫竹节虫的卵:酷似草的种子 9、蜚蠊目昆虫包括各种蟑螂和地鳖等.也称为蜚蠊、地鳖或偷油婆。中国有360多种.特点:翅发达,较厚,前胸革质,后翅膜质。身体扁平,外形椭圆,头小而倾斜,触角细长,复眼发达.嘴善于大嚼,喜欢躲藏在黑暗的角落里.以腐烂的动植物为食,食谱广,偏好粮食和淀粉类物质。德国小蠊(茶婆虫) 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日本大蠊德国小蠊 美洲大蠊 野生种类栖自在石块、落叶堆、树皮下或树洞中,有的可寄生在蚁巢或蜂巢中。经常随火车、轮船及飞机到处旅行。有列为全球性卫生害虫的,也有不少可作为中药,还有的是农林害虫。澳洲大蠊 带有卵鞘的蟑螂黑胸大蠊大光蠊黑胸大光蠊 10、螳螂目昆虫中国已知160多种。特点:体型较大,以捕食各种昆虫为生,肉食性。最突出的特征:转动灵活的三角形头部和大刀般的前脚。复眼大而突出,且有三个单眼。触角丝状。某些种类具高度的拟态。如绿叶状、花状、竹叶状等。它还有一种特殊的习性,即“妻食夫”。艳眼斑花螳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界中存在着一物克一物的生存斗争,螳螂是农作物及林木害虫的天敌,捕食苍蝇、蝗虫、蛾及其幼虫,但它也怕麻雀的叼食。螳螂恫吓 卵块(螵蛸)若虫短胸大刀螳古细足螳螳螂的卵包裹于泡沫状或纸状的卵鞘中,常附于树干上——称为螵蛸,有些种类的螵蛸被作为中药材使用。 11、革翅目昆虫即各种蠼螋。中国已知近300种。特点:尾端有一对夹子状的尾须——耳夹虫。头部宽扁,触角鞭状,嘴咀嚼式,复眼发达但没有单眼,前翅短小,革质,坚硬,后翅扇状,膜质。民间传说:此类虫喜欢钻进人的耳朵巨臀异球螋 夜间活动,白天隐藏在石缝或树皮、草叶下面,喜欢潮湿。杂食性昆虫,吃花粉、嫩叶、腐烂的尸体。雌虫有昆虫中少见的强烈的母爱习性,对卵和初孵化幼虫关爱备至。卵通常成堆产在土中,雌虫在一旁精心保护,还会对幼虫进行哺育。异球螋扁颅螋 12、鞘翅目昆虫即甲虫。一个宠大的家族。占昆虫总数的1/4。中国已经发现超过19000种。特点:体型大小悬殊,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质化为坚硬的壳,没有翅脉,不飞翔,后翅膜质,作飞翔用。锹甲 铜花金龟棕纹花金龟铜绿金龟叉角金龟云斑鳃角金龟巨铜绿金龟子 菱斑瓢虫七星瓢虫铜花金龟蓝头叶甲 龙虱科的种类生活在水中,捕食蝌蚪、蜗牛、小鱼等小动物。黄缘真龙虱黄条斑龙虱灰龙虱 黄粉鹿花金龟朱肩丽叩虫双叉犀金龟 毛胫豆芫菁红头豆芫菁橙斑白条天牛云斑白条天牛芫天牛桑天牛 松墨天牛星天牛重突天牛 铁甲类甘薯腊龟甲尖爪黑铁甲大锯龟甲三带椭龟甲甘薯台龟甲 三锥象科大宽喙象象甲科直锥象绿鳞短吻象短胸长足象松瘤象 13、广翅目昆虫在中国不到100种。特点:身体中型至大型,触角细长多节,复眼发达而突出。雄虫:有极其巨大的腭,宽大的翅为膜质。飞翔力弱。一般停在水边的岩石或树干上。此类昆虫较为原始。巨齿蛉 星齿蛉 14、长翅目昆虫雄虫外形似长了翅膀的蝎子。细长的头垂直于身体,咀嚼式的嘴向下延伸,复眼大,触角丝状,膜质的前后翅大小及脉纹都相似。飞翔力不强。躲藏在树叶上或草丛中,以蚊蝇等昆虫或蜗牛等软体动物为食,或取食植物花果或菌类。卵产在土中,幼虫生活在潮湿的地方,肉食性。蝎蛉 条纹蝎蛉黄翅新蝎蛉 15、脉翅目昆虫包括各种草蛉、蝶角蛉等。农田卫士,中国已知600多种。特点:小到中型,复眼大,触角细长多节,念珠状或棍棒状。翅膜质,褐色或绿色,休息时翅像屋脊一样覆盖在身上。捕食蚜虫、介壳虫等为食。栖息在植物枝叶上,有的种类受惊时会落地假死。大草蛉意草蛉 黄脊蝶角蛉宽完眼蝶角蛉黄花蝶角蛉蝶角蛉幼虫 蚁蛉蝶蛉蚁蛳:蚁蛉的幼虫蝶角蛉的幼虫: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一般吃昆虫的幼虫,如尺蛾的幼虫蚁蛳:喜欢在沙地上挖一个漏斗形的小坑,藏在底部的浅沙里,露出头部及大颚,当小型昆虫经过时,落在坑内进蚁蛳的嘴边。 一个有趣的现象蛉类幼虫胃口很大,但许多种类的蛉虫消化道与直肠不相通,粪便都积存在体内没有排出——地道的只吃不拉,当幼虫羽化后,第一件事即是“上厕所”——排除体内积累的粪便。 16、毛翅目昆虫已发现近1000种。中小型。一类古老而原始的昆虫。代表种:石蛾或石蚕。特点:翅上遍生细毛,静止时呈屋脊状叠在背上,触角细长,头上多毛。咀嚼式口器,但没有咀嚼功能。幼虫生活在水里,会吐丝粘缀一些碎石或各种碎屑做成管子样的筒形巢。成虫白天一般栖息在水边植物叶片上,晚上活跃,与蛾一样有趋光性。 棕须长角石蛾:栖息时前翅端部折向腹部方向,较为特殊纹石蛾麻纹长角石蛾 17、鳞翅目昆虫即蝴蝶与蛾。中国有近20000种。特点:体型大小悬殊,翅上布满鳞片,色彩多样.口器为虹吸式,平时像发条样蜷曲在头下,用时伸出,探入花心吮吸花蜜.触角:蝶类棒状,蛾类各式各样,以丝状或羽状居多.三尾褐凤蝶青凤蝶 蝶类与蛾类的主要区别蝶类蛾类卵产卵方式多散产散产或聚产成堆幼虫结茧化蛹前除眼蝶和绢蝶外不吐丝结茧老熟幼虫多能吐丝结茧成虫触角球杆状羽毛状或丝状单眼无多有单眼静止时翅的状态四翅竖起于体背四翅呈平展于体侧或呈屋脊状盖于胸腹部活动习性日出性多为夜行性,并有趋光性,少数日行性类别特征 蝴蝶有“会飞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之美誉。幼虫:因取食植物而多数成为农林害虫。蝴蝶的传说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幻紫斑蝶虎纹青凤蝶热带工区最具代表性的凤蝶,常悠然地飘飞在丛林边缘,或群集在溪流边吸水 鹿彩虎蛾虎腹敌蛾大二尾蛱蝶琉璃灰蝶 蛾亚目长角蛾科大黄长角蛾木蠹蛾科:多斑豹蠹蛾卷蛾科:豹裳卷蛾斑蛾科:黄纹旭锦斑蛾李拖尾锦斑蛾 迹斑绿刺蛾茶斑蛾斑蛾科带蛾科:云斑带蛾枯叶蛾科:栎黄枯叶蛾 绿尾天蚕蛾天蚕蛾科华尾天蚕蛾大豹天蚕蛾长尾天蚕蛾 蝶亚目弄蝶科直纹稻弄蝶黑豹弄蝶旖弄蝶曲纹袖弄蝶斑星弄蝶 黑弄蝶无趾弄蝶绿弄蝶飒弄蝶 凤蝶科柑橘凤蝶金凤蝶碧凤蝶玉带凤蝶蓝凤蝶 铁木剑凤蝶青凤蝶金斑喙凤蝶宽尾凤蝶 粉蝶科东方菜粉蝶飞龙粉蝶暗脉菜粉蝶黄尖襟粉蝶橙黄豆粉蝶斑缘豆粉蝶 圆翅钩粉蝶宽边黄粉蝶 门左黛眼蝶白带黛眼蝶白条黛眼蝶眼蝶科矍眼蝶网眼蝶牧女珍眼蝶 斑蝶科大绢斑蝶金斑蝶虎斑蝶 环蝶科灰翅串珠环蝶箭环蝶 蛱蝶科散纹盛蛱蝶枯叶蛱蝶网丝蛱蝶拟斑脉蛱蝶黑脉蛱蝶翠蓝眼蛱蝶 美眼蛱蝶琉璃蛱蝶残锷线蛱蝶紫闪蛱蝶斐豹蛱蝶(上雄下雌)青豹蛱蝶(左雌右雄) 素饰蛱蝶西藏翠蛱蝶二尾蛱蝶秀蛱蝶 珍蝶科苎麻珍蝶喙蝶科朴喙蝶 蚬蝶科白带褐蚬蝶银纹尾蚬蝶波蚬蝶蛇目褐蚬蝶 灰蝶科浓紫彩灰蝶(上雄下雌)霓纱燕灰蝶靛灰蝶 曲纹紫灰蝶蚜灰蝶红灰蝶 18、膜翅目昆虫在中国已知种近9000种,全世界有120000种之多。包括蜜蜂、马蜂、蚂蚁等。许多种类有很强的社会组织性。特点:复眼发达,雄性左右复眼常在头顶相接,头部大并且活动灵活,颈部非常细,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翅膜质。产卵器发达,常特化成刺。陆马蜂黄缘蜾赢 意大利蜜蜂熊蜂 盾斑蜂变侧异腹胡蜂墨胸胡蜂 槌腹叶蜂(叶蜂科)黄柄壁泥蜂(泥蜂科) 刺蚁多刺蚁日本弓背蚁山大齿猛蚁举腹蚁 19、双翅目昆虫在中国有10000多种。蚊子、苍蝇、蠓、蚋等。声名狼藉。特点:复眼发达,雄虫复眼常在头顶相接,口器为刺吸、舐吸或刮吸等。前翅发达,后翅变成一对棒状的平衡器。益虫:食蚜蝇、食虫虻、寄生在害虫体内的寄蝇等。大蚊 大蚊科花翅大蚊白带花翅大蚊 褶蚊科金环褶蚊虻科黑斑虻广虻绿花斑虻 食虫虻科鬼食虫虻毛腹食虫虻 蜂虻科姬蜂虻绒蜂虻 水虻科光亮扁角水虻金黄指突水虻白边水虻 食蚜蝇科首角蚜蝇突角蚜蝇长尾管蚜蝇 黄颜食蚜蝇细腹食蚜蝇黑带食蚜蝇切黑狭口食蚜蝇 实蝇科实蝇甲蝇科甲蝇 粪蝇科粪蝇头蝇科优头蝇 蝇 20、啮虫目昆虫在中国已知种1600多种。在室内生活的种类经常蛀蚀书籍、粮食、毛皮及昆虫标本等。无翅。野外种类群居生活在树上或岩石上,甚至在蜂巢、鸟巢里。特点:身体微小,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唇大而突出。有翅种类翅为膜质。噬虫触啮 21、半翅目昆虫即蝽。中国已知种4000种。特点:头小,触角短。刺吸式口器,前翅的一半成加厚硬化为角质;另一半膜质。生活方式复杂,从水生到陆生都有。植食性种类是农业上的重要害虫,肉食性种类捕捉昆虫或捕捉小鱼。桂花蝉(捕食小鱼和小型动物)真猎蝽(捕食鳞翅目幼虫) 此类昆虫较易识别,不少种类身体腹面有臭腺——臭虫。此类虫在受到威胁时会像开炮似的连续发射臭气,既令敌物远离、退却,保护自身安全,又是“集合”或“分散”的信号。副锥同蝽油菜宽盾蝽(取食油茶果) 尼泊尔宽盾蝽九香虫(取食瓜果,可作中药)荔枝蝽:取食荔枝和龙眼峨眉疣蝽 22、同翅目昆虫中国已知种约7000种。大小外形悬殊,包括蝉和蚜虫等。特点:触角短小,刚毛状,刺吸式口器,复眼发达,前翅大,膜质或革质,后翅小或退化,休息时翅呈屋脊状斜放背侧。以植物汁液为食,蚜虫、介壳虫等是重要的植物害虫。角胸叶蝉 蝉:因为其特殊的鸣叫被人们所熟悉。由于叫声好听——吉祥物。 黑尾大叶蝉条翅大叶蝉角蝉丽沫蝉 斑衣蜡蝉中华鼻蜡蝉龙眼鸡拉氏蜡蝉 暗翅蝉红眼蝉木虱松球蚜 23、直翅目昆虫包括蝗虫、螽斯(蝈蝈)、蟋蟀、蝼蛄等,蝗虫又分蚱、蜢、蝗。中国已知近2300种。特点:头部复眼发达,视力敏锐,咀嚼式口器,前胞背部有发达的马鞍状背板。前翅革质,后翅膜质。体色一般为绿色、黄色或黑色。大部分植食性,少数肉食性。蝗虫 螽斯 蝗灾在我国闹了几千年,蟋蟀、蝈蝈的文化在我国也传延了数千年。油葫芦(油蟀)蟋蟀 东方蝼咕乌头眉纹蟋蟀 24、等翅目昆虫包括各种蚂蚁,我国有500多种。终身生活在黑暗中,皮肤里缺乏色素,身体一般为白色或浅黄。惧怕阳光。以木质纤维为食。每年初夏,具备生殖力的繁殖蚁会在晴朗的日子里从巢里蜂拥而出,到处扩散。白蚁 繁殖蚁狭长的翅能自动脱落,雌性将来会在地下生活十多年,变成长达数厘米,肥硕如蠕虫般的蚁后,专职产卵。工蚁们则头部硕大,腹部柔软。白蚁具有良好的社会性组织,可以在地面上建筑高达数米的蚁堡,或者在地下修建迷宫般的巢穴。 蚁后 25、虱目通称虱子。体小而扁,刺吸式口器,复眼退化或消失,无单眼,触角短,无翅,胸部各节愈合。攀缘足。渐变态。外寄生于人畜身上,吸血,还能传播斑疹伤寒、战壕热及回归热,是重要的医学昆虫。 体虱阴虱头虱 26、缨翅目俗称蓟马。个体小,行动敏捷,能飞善跳。有翅或缺翅。有翅者,翅狭长,边缘有很多长而整齐的缨状缘毛。世界已知约6000种,我国已记载300多种。稻筒管蓟马横纹蓟马炯蓟马 27、捻翅目通称捻翅虫。体微小,形态各异,雌雄异型,雄虫具翅,甲虫型,前翅退化成棒状——拟平衡棒,后翅膜质,雌虫幼虫型。全变态。雌虫终生寄生于叶蝉、飞虱等昆虫体内,雄成虫自由生活。拟蚤蝼扇 28、食毛目通称鸟虱、鸟羽虱,俗称鸡虮。体小,长而扁,口器为特化的咀嚼式,复眼退化,无单眼,无翅,前胸小,中、后胸愈合或分界不清。渐变态,外寄生于鸟兽身上。部分种类是养禽业的重要害虫。全世界已知4500种,我国有近千种。长角鸟虱:外寄生在鸟类羽毛上 家鸡禽鸟虱家鸡园鸟虱 29、蛩蠊目昆虫中存在的一类活化石。发育缓慢,生活周期长,完成一个世代需7-8年。体长而扁,无翅,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渐变态。生活在冰河边缘、湖沼岸边、冰雪表面、洞穴及腐木碎石下。1986年首次在我国吉林长白山发现。现已知29种和亚种。昆虫纲中第二小目。中华蛩蠊(国家二级保护) 30、缺翅目一类原始昆虫,有两个类型:缺翅型和有翅型。通称缺翅虫,形似白蚁,咀嚼式口器,触角念珠状,渐变态,群居,经济意不大。昆虫纲中第二小目,现存只有29种,我国有2种。分布在西藏的东南部。1974年首次发现。中华缺翅虫(国家二级保护) 31、纺足目通称足丝蚁。雌雄异型,雄虫有翅2对,膜质,雌虫无翅,咀嚼式口器,触角念珠状,前足第1跗节膨大,内有纺丝器,能纺丝结网,在昆虫纲中只有这类昆虫以足纺丝。渐变态。喜群居,种类不多,仅知300多种,多分布在热带地区。等尾丝蚁 32、重舌目俗称重舌虫或鼠螋,仅产于非洲,外寄生于鼠体上或居于鼠穴里。体小而扁平,咀嚼式口器,无眼,触角丝状,短,无翅,有1对细长而不分节的尾须。渐变态。昆虫纲中最小的一目。种类极小,只有11种。我国至今未发现。重舌虫 33、蛇蛉目通称蛇蛉。头长,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前胸较细长,蛇颈状,翅膜质狭长,翅痣明显,前后翅形状,脉动相近似,全变态。成虫与幼虫陆生,捕食性。现存的种类不超过200种。广东至今未发现。盲蛇蛉 34、蚤目通称跳蚤。高度特化的昆虫,体侧扁,小型,棕黑色,长有许多排列规则的鬃毛,刺吸式口器,触角粗短,无翅,善跳,全变态。成虫外寄生于鸟类和哺乳类温血动物及人体上,吸血,是重要的医学昆虫,有些种类是腺鼠疫和鼠源性斑疹伤寒等疾病的传播者。不等单蚤 第四节昆虫的采集及标本整理制作一、采集时机和方法1、采集时间除热带地区外,昆虫通常每年春季开始陆续出现。从3月至秋季10月都适于采集。采集昆虫的时间:集中在气温较高的时期。一般在天气晴好时,上午10:00至下午2:00较为合适。在冬季也可采到越冬的昆虫。 采集地点昆虫的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和喜欢的活动场所不同。如蝴蝶:在花丛溪流边飞舞;蜻蜓:喜欢在河边草丛上停息或在黄昏时捕捉猎物;甲虫:在植物叶面上取食,或躲藏在树皮碎石杂物下;大型甲虫:如屎克郞类更喜欢穿梭在动物粪便中。水生昆虫:如龙虱生活在水塘或沟渠里;白天:采集日出性昆虫;夜晚:采集夜出性昆虫;在灯下或有亮光的地方。 基本采集方法(1)网捕采集蝴蝶、蜻蜓、蜂类等在空中飞行的昆虫和活动于植物草丛间的中小型昆虫;水网:要求网质要硬。陆网水网 (2)诱网灯光诱:在夜间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采集夜出性昆虫,如蛾类和水生昆虫等。工具:白色幕布:2米×2米,黑光灯或高压汞灯,电线和电源插座等。诱捕地点:林间田埂较开阔地带。诱集灯及白幕布 取若干个口杯或废弃的广口铁罐,内放少许用酒或白糖等混合起来的有刺激气味的溶液,将罐或杯上口部位与地面平齐,埋于山坡略平坦的地方。隔日观察,主要用于采集一些肉食性及腐食性的昆虫。如步甲类和隐翅虫等。以上只是最常用及惯用的2种方法。还有:吸管吸——如有些微小的昆虫;采集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的昆虫必须用铲子及镊子,如动物粪便中的屎克郎及藏在树皮下和朽木洞中的甲虫等。 工具:除了网子、灯具外,还需要酒精、塑料瓶、三角袋和毒瓶等。酒精、塑料瓶:浸泡标本;三角袋:用纸折成,以长6,宽4比例,用白纸做成大,中,小三种规格的三角形纸袋.主要用于装蝴蝶和蛾类、蜻蜓、竹节虫等昆虫标本。蝶蛾标本不能与其它昆虫标本混装在一起。 毒瓶:用氰化钾或用乙醚等浸泡棉花作填充物制成,主要用于装杂目昆虫。记录:在采集标本时,将每日、每地区、不同海拨、不同植物寄主上采得的标本分别记录下来用标签写上时间、地点、海拨、采集人。 毒瓶三角纸袋:1——纸片;2——对摺;3——摺角;4——装存标本 二、昆虫标本的整理与制作整理与制作:即将昆虫或展翅或针插或采取其他方法将采得的标本长期有效地保存起来。基本方法:主要有2类。鳞翅目类标本:除大量同种或长期不用的仍保存在三角袋中外,多数要展翅制作。杂目标本制作:主要用针插法制作。制作前需进行回软,但如为新采集的标本,可直接制作。 回软器已干硬的标本重新恢复柔软,以便制作时不损坏标本。昆虫针(分别为00,0,1,2,3,4,5共7种型号) 三级板展翅板 直翅目:如蝗虫类针插在前胸背板后部右侧;半翅目、同翅目等:针应插在小盾片的基部右侧部位;鞘翅目:针插在右前翅基部;针插位置:类群不同,针插位置不同。1.2直翅目3.半翅目;4.鞘翅目 膜翅目、双翅目等昆虫:针插在胸部位置;鳞翅目与其它目的昆虫:基本是在中胸中央偏左插入,在中足之间穿出。5.6鳞翅目7.双翅目;8.膜翅目 虫体在昆虫针上的高度昆虫体在针上的高度必须一致,虫体背面针长8mm,在制作标本时,将插了虫的虫针倒插在三级台的第一级的小孔,使虫体背面紧贴板面即可。采集标签的高度与三级板的第二级高度(16mm)同。鉴定标签的高度与三级板第一级高度(8mm)同。 微小昆虫不易针插,用胶水贴于三角纸签并插在标本针上。三角纸尖和二重针插虫 三角纸尖与粘虫胶:用于粘制小型昆虫,可用复印纸剪成长8~12mm,底边宽3mm的三角纸尖,插针后(插针的高度与插虫同),用乳胶将虫之腹面右侧中后胞交界处粘在三角纸尖上。 整姿——昆虫标本插好后,插在插虫板上,将其触角、足、翅等调整成自然状态,放入恒温箱内烘干,或放于通风干燥处晾干; 加标签:标本干燥后,加上注有采集时间、地点和采集人等资料的标签;分类然后按顺序插放在标本盒中,为防虫蛀,盒中放少许防虫剂。采集标签 鳞翅目昆虫展翅步骤1、插好标本(用昆虫针插针,并用纸条固定好翅(固定用大头针);2、展好右翅;3、展好左翅;4、整好触角及展好翅的状态 针插标本的保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