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14042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学年论文要求2789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国语学院2008-2009第二学期学年论文工作安排1.学年论文写作时间:06级、07:第五教学周(3月22日至3月28日)2.班级:英语06-1、2;经英06-1;英语07-1、2、3、4;经英07-13.指导教师:(见附录)4.外国语学院学年论文的基本构成及其表述4.1 题名(用于封面)毕业论文的题名要求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做到文、题贴切。题名中不使用非规范的缩略词、符号、代号,通常不采用问话的方式。题名的中文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中外文题名应一致。4.2 摘要及
2、关键词4.2.1 摘要(Abstract)摘要是学年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主要是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学年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摘要中应用第三人称的方法记述论文的性质和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表达方式。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得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逻辑关系,尽量同正文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一般
3、不再分段落。商品名需要时应加注学名。对某些缩略语、简称、代号等,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在摘要中通常不用图表、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我院学年论文的摘要包含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其中中文摘要字数不超过200字,英文摘要字数不宜超过200个实词。4.2.2 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的个数为3~6个。关键词的排序,通常应按研究的对象、性质(问题)和采取的手段排序,而不应任意排列。“关键词”后面应加冒号,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关键词应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4.3
4、 目录目录由学年论文各部分内容的顺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摘要”之后。目录应该用“……”联系名称与页码。4.4 学年论文的主体部分正文部分不加论文题目,直接以“引言”开始4.4.1引言引言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预期结果等。4.4.2正文正文是学年论文的核心部分,占据主要篇幅,用英文撰写,字数在2500-3000字左右。正文部分必须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课题研究的内容应该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正文的每一层次的安排,要求按规定的次序编排,且层次清楚。正文中的图、表、附
5、注、参考文献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4.4.3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练。如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4.5注释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诠释和说明,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置于文后,标注文献类型。文中注释序号按①②……等标注于引文右上角。中文注释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圆圈)、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外文注释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圆圈)、作者姓、作者名、书名、
6、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4.6参考文献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列参考文献只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不应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近期公开出版(非内部刊物)的主要文献,内部刊物或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均不列入。参考文献置于注释之后,标注文献类型。中文参考文献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方括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外文参考文献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方括号)、作者姓、作者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既有中文文献又有外文文献的,请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后的顺序分别排列,并以第一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及外文字母为序;外文书名及
7、刊名请用斜体字。若引用文章为电子文献,请注明网络地址及时间。我院学年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原则上不少于6篇(册)。 ?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标识(外加方括号),如专著(普通图书)为[M],论文集(会议录)为[C],汇编为[G],报纸文章为[N],期刊文章为[J],学位论文为[D],研究报告为[R],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献为[A],未说明的文献为[Z],数据库为[DB],电子公告为[EB],联机网络为[OL],联机网上数据为[DB/OL],网上电子公告为[EB/OL]。4.7常用注释和参考文献标注举例注释: ①陈宇.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回顾与前
8、瞻[J].教育与职业,2004(1):46. ②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0. ③Harris,Peter.FoundationsofPubli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