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了解”对中国哲学的几点启示

“客观的了解”对中国哲学的几点启示

ID:21711668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客观的了解”对中国哲学的几点启示_第1页
“客观的了解”对中国哲学的几点启示_第2页
“客观的了解”对中国哲学的几点启示_第3页
“客观的了解”对中国哲学的几点启示_第4页
“客观的了解”对中国哲学的几点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客观的了解”对中国哲学的几点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客观的了解”对中国哲学的几点启示“客观的了解”说是牟宗三所提倡的研究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他模仿佛教“八正道”的说法又名之为“正解”、“正行”。牟先生在1990年当代新儒学第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向世界系统地提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今天看来,他的主张,依然值得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学人们引起应有的重视,仍有许多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对传统智慧要有敬意牟宗三认为,在弘扬中国传统智慧的问题上,如果缺乏正确客观的学问,对学术文化乃至整个国家民族前途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认为发生在学术文化上的影响,对照政治、社会活动来说,本是“虚层”的影响,但“虚以控实”,其影响尤为广泛而深远,所以牟先生说它

2、是一种“决定性的影响”,提醒我们不可轻看叭牟先生的“客观的了解”说是从“学养”上来说的。他举出了民国以来学术界几位最有影响的学人如胡适、冯友兰、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诸先生的失误之处,逐一进行批评。这些大家有的不乏真性情、真智慧,为什么却都没有达到时代赋予他们应达到的使命?牟宗三认为,就是因为“学养”之不足,也就是“客观的了解”方面的不足。“客观的了解”要求我们要有正确的知识,不误解,不笼统。要达到对传统文化“客观的了解”,我们对传统文化首先要有一种最起码的尊重与敬意。受新文化运动以来反传统思潮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毁灭性批判的恶劣影响,今天的很多人们谈起传统文化仍然有许

3、多误解以致贬损之处。对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来说,如果也以判官的立场与批判挑剔的眼光去研究,那么是很难得出什么有益于学界与民族的观点与成果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智慧更是养育了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食粮,是中华民族精神维系之本,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只有IT先从这一点生发敬意,我们才可谈到对它的“客观的了解”。有了对传统的敬意未必能在“客观的了解”上做得很好,但假若没有了对传统的敬意,在研究传统智慧中就根本不可能做好。故在传统智慧之研究过程中,我们宜先尊敬地走近古人,不能以己意先人为主。世易时移,有些话我们今天看着很不合适,或许因没有联系古人立言的当时当地的处

4、境与场合。二、个人的生命性情与担当意识牟宗三认为要达到“客观的了解”,还必须“自觉”和“自知”,这是对个人的才性方面的要求。他认为“自觉就是从‘客观的了解’中觉醒过来,有正见,心有定向。所谓‘客观的了解’,细言之,比如说读先秦儒家,就好好正视它如何形成,里面基本义理是什么?这种属于哲学义理的了解是很难的,了解要‘相应相应’不单单靠熟读文句,也不光靠‘理解力’就行。文句通,能解释,不一定叫做了解。此中必须要有相应的生命性情,若不相应,最好去讲文学、历史、科学等。牟先生这里所讲的“相应的生命性情”对研究中国哲学尤为重要,此亦为哲学专业常垢病文学与历史专业之处。文学与历史多是关注“是什

5、么”,而哲学则还要关注“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等价值层面的问题。所以在研究文学与史学的人们那里,传统的材料似乎就是一堆死的材料,等待我们去发现、去解构、去评判,于是民国时期“整理国故”的提法非常流行。“国故”一词,对传统的感情色彩不言而喻。而在真正研究中国哲学的学人那里,传统文化中流淌着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存在,这个鲜活的生命非那些有真性情的人就发现不了的。熊十力能发现,胡适就发现不了。因为在胡适那里,历史只是既成之材料与既成之事实,他的工作就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于是牟先生说他对中国哲学与禅宗根本就是外行,瞎考证,又不读历史,于是他所有的学问——浪费、

6、无成。而熊十力则是有很强的民族文化意识在生命中,其所得虽只有一点亦可立于斯世俯视群伦而无憾,熊先生之生命中的那一点就是儒家的本源核心之学I张岱年先生记述金岳霖先生与自己闲谈时也称赞熊十力先生说:“熊十力的哲学的背后有他这个人,这一点我不如他!”张岱年先生还回忆说,熊十力先生常对他说研究学问要有“真情实感”,所以在研究中国传统智慧以建设与创新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像熊十力与牟宗三那样,用一双慧眼善于去发现鲜活的正在流淌着的中国哲学的生命的血液。除了自己要有“真性情”以与所研究的传统智慧“相应”外,牟宗三还呼吁年青朋友要有担当意识。牟先生所提倡的担当意识’主要指的是义理担当,而非气

7、魄担当

8、51。他说客观的了解第一步了解自己,第二步了解西方,然后寻出中华文化的出路。这个责任就是恢复希腊哲学的古义即“实践的智慧学”。“智慧”也就是“向往最高善”。这个意思他认为西方已遗忘,而中国哲学传统则保留着,这就是中国哲学中的“教”。这个“教”就是《中庸》的“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的“教也就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教”,这个“教”也就是“向往最高善”之实践的智慧学气牟先生提出的道统、学统、政统的“三统并建”说鲜明地表现了他的担当意识。同时期的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