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重点笔记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重点笔记

ID:21705743

大小:28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24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重点笔记_第1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重点笔记_第2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重点笔记_第3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重点笔记_第4页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重点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重点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物与药物命名(一)药物来源与分类药物主要包括化学合成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二)药物的结构与命名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通用名也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二、药物剂型与制剂(一)药物剂型与辅料1、制剂与剂型的概念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制剂: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如维生素C片、阿莫西林胶囊、鱼肝油胶丸等。2、剂

2、型的分类分类方式具体剂型形态学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给药途径1、胃肠道给药剂型: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皮肤、口腔、鼻腔、肺部、眼部、直肠、阴道和尿道。分散系统真溶液、乳剂、混悬液、气体分散、固体分散、微粒制法不常用,如浸出、无菌作用时间速释、普通和缓控释3、药用辅料药用辅料的作用:赋型、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提高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药用辅料的分类分类方式具体辅料来源天然物质、半合成物质和全合成物质作用用途60余种,如溶剂

3、、助溶剂、崩解剂、润滑剂等给药途径口服用、注射用、黏膜用、经皮或局部给药用、经鼻或口腔吸入给药用和眼部给药用等(二)药物稳定性及药品有效期1、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稳定性变化具体变化方式化学水解、氧化、还原、光解、异构化、聚合、脱羧物理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生物药物的酶败分解变质2、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影响因素具体内容处方因素pH、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基质或赋形剂外界因素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3、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控制温度、调节pH、改变溶

4、剂、控制水分及湿度、遮光、驱逐氧气、加入抗氧剂或金属离子络合剂、改进剂型或生产工艺、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4、药品有效期:对于药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时间,称为十分之一衰期,记作t0.9。(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1、配伍变化的类型配伍变化具体变化方式物理溶解度改变;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化学浑浊或沉淀;变色;产气;爆炸;产生有毒物质;分解破坏、疗效下降药理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增加毒副作用2、注射液的配伍变化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溶剂组成改变、PH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用、直接反应、盐析作用、配合

5、量、混合的顺序、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成分的纯度。(四)药品的包装与贮存药品包装的分类分类方式具体包装形式使用方式I、Ⅱ、Ⅲ三类形状容器、片材、袋、塞、盖材料金属、玻璃、塑料、橡胶及上述成分的组合三、药学专业知识1、药物化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生物学内容。2、药剂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5个方面的内容。3、药理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

6、化规律。4、药物分析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确认、质量研究与稳定性评价,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与标准制定,体内药物的检测方法研究与浓度监测及数据评价。第2章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一、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一)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是在水相和脂相间经多次分配实现的,因此要求药物既具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肠壁渗透性的不同组合将药物分为四类:分类体内吸收决定因素代表药第Ⅰ类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胃排空速率普萘洛尔、依那普利、地尔硫(艹卓)第Ⅱ类低水溶解性、高

7、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溶解速率双氯芬酸、卡马西平、吡罗昔康第Ⅲ类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渗透效率雷尼替丁、纳多洛尔、阿替洛尔第Ⅳ类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难吸收特非那定、酮洛芬、呋塞米水溶解性——水溶性;渗透性——脂溶性;哪个因素低它就是限速的因素,体内吸收就取决于该因素。(二)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弱酸性药物胃液中(pH低)呈非解离型,易吸收水杨酸、巴比妥弱碱性药物胃液中(pH低)呈解离型,难吸收奎宁、麻黄碱、氨苯砜、地西泮肠液中(pH高)呈非解离型,易吸收极弱碱性酸性中解离少,

8、易吸收咖啡因和茶碱①强碱性②完全离子化胃肠中多离子化,吸收差①胍乙啶②季铵、磺酸二、药物结构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