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裁量问题探讨

死刑裁量问题探讨

ID:21701696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死刑裁量问题探讨_第1页
死刑裁量问题探讨_第2页
死刑裁量问题探讨_第3页
死刑裁量问题探讨_第4页
死刑裁量问题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死刑裁量问题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死刑裁量问题探讨内容:在死刑存废的争论中,学界形成了在我国现阶段不宜废除死刑的共识,但是应当通过立法、司法等的限制,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由于死刑关系到犯罪人的生命权益,因此关于死刑的裁量应当尤为谨慎。  关键词:死刑裁量;死刑裁量原则;死刑裁量标准  :D924.13:A    近年来,逐步限制并最终废除死刑已成为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趋势和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鉴于我国社会发展程度和具体国情,短时间内废除死刑尚不现实。如此,通过司法严格限制死刑适用就成为必须。尤其是在我国刑法规定中还存有相当数量死刑的前提下,如何慎重、正确适用死刑便成为了

2、保障人权和社会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死刑裁量的原则及问题  虽然近年来,死刑问题成为我国刑法理论上一个热点,围绕此也进行了诸多争论,但是可以说,保留死刑是我国目前的基本态度,而慎杀,坚持少杀、反对多杀、错杀是我国的长期以来适用死刑所遵循的精神。我国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这可以说是该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对死刑所做出的必要限制和对司法者谨慎使用的要求,将我国的刑事司法中的死刑裁量引到了符合进步潮流的正确的

3、道路上来,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坚持少杀、慎杀,反对多杀、错杀”作为一项刑事司法原则还是有着诸多缺陷的。  首先,大量规定并适用死刑必然会减损死刑的威慑力,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少杀”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应当看到的是,多和少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概念,不存在绝对的量化问题,故而,死刑适用的多少也必然难以估计。以某个地方法院为例,一年之中判多少死刑是少、判多少死刑是多可能谁都难以说清。再者,不同城市之间、各区域治安状况的不同也使得“多、少”的概念难以界定。除去地域上的原因,社会毕竟是在发展变化的,犯罪率的高低可能会发生变化,犯罪的形式和方法在不

4、断改变,死刑适用的多和少的观念也在变化。所以说,“少杀”整体而言很难对司法实践起到很明确的指导作用。其次,“慎杀”。在这点上存在的问题就更严重一些,具体也是体现在何为“慎杀”。毫无疑问,它要求司法者谨慎地适用死刑,但是,该“谨慎”除却程序上的保障之外在实体认定上却很难让司法者达成一致。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单是法官个人的受教育情况、法学素养以及看待事物的态度就可能对相同的案件“谨慎的”做出不同的裁决。这样犯罪嫌疑人的命运就完全依赖于法官的主观判断而非法律规定。这说明,仅仅指明要“慎杀”并不能杜绝实践中间存在的死刑认定上的随意性和任意性。  

5、所以说,“坚持少杀、慎杀,反对多杀、错杀”作为一项刑事政策所起到的宏观上的指引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它在具体的司法实践当中并不具备相当的可操作性。  二、对死刑裁量的应有限制  除却立法中对于死刑的限制,司法过程中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也尤为重要,因为“一切权力,不论来自智识,还是来自世俗,不论属于政府还是属于人民、哲学家、大臣,不论是为了这种或为了那种事业,都包含着一个天生的缺陷、弱点和弊病,因而应该加以限制。”如果司法机关如果适用不当、滥用死刑,那么即便立法完善也难免会造成误判,并直接侵犯被告人的生命权益。具体而言,在司法中的死刑裁量

6、主要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应严格解释死刑的适用范围。在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当按照从严解释的原则,严格限制死刑适用范围。严格解释是刑法体系内合理的语义解释,具体而言,是指对“不利于被告人的刑事禁令”—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在刑法体系范围之内根据法条所用语言文字进行解释,而不能超出法律文本的含义进行任意解释,但是,对于“有利于被告人的刑法规定”则可以作相对宽松的、扩张的解释。从立法技术规范角度探析,立法目的显然是为了提高法的综合调控能力,凡关系到死刑适用的,只能限制解释,不可随意地扩大解释。其次,在审判实践中从严定罪,从严适用

7、死刑。审判机关适用死刑关系到剥夺犯罪人的生命权利,应当牢固树立正确的死刑理念,从严掌握死刑的适用。在判处死刑时,应严格按照适用死刑的法定基准。对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情节的不处死刑。对于是否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争议较大的,不处死刑立即执行,而应判处死缓,以示慎重。不能简单地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一判了之。再次,从严核准。死刑的适用关系到剥夺犯罪人的生命权利,因而应当慎之又慎。死刑复核制度具有限制死刑的功能,也是“慎用死刑”的程序保障。现行死刑复核制度已经将死刑复核权全部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如此可以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死刑的适用标

8、准,有利于对被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人的权利进行救济,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少杀,慎杀”的死刑刑事政策。  三、民意对死刑裁量的影响  除却上述死刑裁量的原则和标准之外,还有其他相关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