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子诗歌创作背景及作品的探析

对海子诗歌创作背景及作品的探析

ID:21660424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对海子诗歌创作背景及作品的探析_第1页
对海子诗歌创作背景及作品的探析_第2页
对海子诗歌创作背景及作品的探析_第3页
对海子诗歌创作背景及作品的探析_第4页
对海子诗歌创作背景及作品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海子诗歌创作背景及作品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海子诗歌创作背景及作品的探析摘要:海子这位80年代中国诗坛的天才,正是在裂变中升起,在驳杂中崛起。外在的混乱和内心的矛盾,加上对日益削减的农耕文化的忧虑和对自我的怀疑与否定,使得海子的世界满是寂寞和忧伤,希望和绝望,即对乡土无比眷恋,又不得不在受到冲击后逃离。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成功逃离,在对自我生存的否定和剥离后,他选择了死,选择了生命的结束,给我们留下了他用诗歌构筑的世界。  关键词:海子诗歌;驳杂混乱;独特的世界;孤独  简介:刘宗铱(1984-),女,广东汕尾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文、就业指导。

2、  []:I206[]:A  []:1002-2139(2012)-24-0-01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末期的中国当代诗坛,海子无疑是一颗最闪耀的明星之一。然而就是这样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却只能孤独的悬在华北夜空的一角。天才生前似乎注定都是寂寞的,天才诗人海子也是如此。而天才死后又似乎注定是备受关注的,当然海子也是如此。  一、海子的生平及创作简介  海子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短短的25岁。其创作生涯更是短暂,只有五六年的时间。然而短暂的生命并不代表他这一生是空白的,他在这短暂的创作生涯中,靠着才情,凭着对诗歌的感悟与热爱

3、写下了200多首抒情短诗和七部长诗,以及剧本、小说、论文等200多万字。海子的诗作无疑是丰富的,也是80年代诗坛的精品。但是在其生前仅发表了50首作品。而在海子死后他的诗歌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什么造成这种差异呢?也许是因为在那个蜕变的年代,他的自杀引起了极大的文化效应,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海子是一位诗人,一切的缘由都应该由他的诗歌来回答,由他的诗歌来了解他的世界,因为海子的诗歌闪耀着神奇的光芒和灼人的魅力。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依据和理由。  二、海子创作的时代背景及社会氛围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诗坛,是驳杂的,或者是混乱的

4、。从80年代初的诗坛可以清晰地看到,从50年代起以含蓄委婉的诗风压倒一切的朦胧诗占据着主流的地位,从食指、江河再到北岛、顾城和舒婷,他们建筑了朦胧诗的天空。而到了80年代中叶,随着政治道德秩序、意识形态的全面松动,以及文化的进一步平民化,朦胧诗人喊出的“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的声音,那种“我不会屈服”(顾城《不要说了,我不会屈服》)向不平现实抛出“粗大的问号”(舒婷《风景过去之后》)的情思[1],都让平民化的推启者即所谓的“第三代”诗人给推翻了,他们喊出“打倒北岛”的口号,以反叛者和造反者的姿态推翻了朦胧诗在诗坛

5、的统治地位。进而派生了诸如“非非主义”,“莽汉主义”等五花八门的流派和主义。他们被统一在朦胧诗后先锋诗人或第三代诗人的名号下。但是这些流派和主义在支解了朦胧诗这一主体后,又个行其道,使诗坛边得混乱起来。整个诗坛似乎在一股“寻根”潮流中发展,而此时,一个重要的诗人崛起了。他就是站在大地上向着太阳的天才诗人——海子,是从“第三代”诗人中逃离出来,坚持“个人化写作”的海子。  三、海子诗歌作品的分析  海子在一首《亚洲铜》中开始从80年代中叶的诗坛崛起。他的崛起带有某种宗教式的信仰,他像一个虔诚的教徒,仰望着他所敬仰的神的方向。

6、尽管他会发现,他是个孤独的仰望者。“他因为总是信守着独立的方向,绝不随波逐流,所以很快就将自己从”第三代“诗群中剥离开来”,“海子则与‘第三代’诗人不同,他应和缪斯对抒情主体的生命价值和精神尊严的呼唤,独举浪漫主义的传统旗帜,在‘第三代’诗人蔑视为‘过时行为’的抒情诗领域,弹出了恪守个人化写作立场的精神音响”[2]。海子就是在孤独的路上独自行走的行者,他就是他自己的主人——  你在渔市上  寻找下弦月  我在月光下  经过小河流  你在婚礼上  使用红筷子  我在向阳坡  栽下两行竹  你的夜晚  主人美丽  我的白天  

7、客人笨拙  ——《主人》  “你”在寻找下弦月,但是海子却已经在月光下走过。当别人正在寻找“方向”和“出路”的时候,海子毅然走上了他所坚持和信仰的方向。在80年代中期至末期,海子正是这样的一位独行者和先行者,他有一种诗的敏感度,他的诗和他所遵循的方向具有某种超越性,这就使他和她的诗歌在当时尤其显得寂摘要:海子这位80年代中国诗坛的天才,正是在裂变中升起,在驳杂中崛起。外在的混乱和内心的矛盾,加上对日益削减的农耕文化的忧虑和对自我的怀疑与否定,使得海子的世界满是寂寞和忧伤,希望和绝望,即对乡土无比眷恋,又不得不在受到冲击后逃

8、离。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成功逃离,在对自我生存的否定和剥离后,他选择了死,选择了生命的结束,给我们留下了他用诗歌构筑的世界。  关键词:海子诗歌;驳杂混乱;独特的世界;孤独  简介:刘宗铱(1984-),女,广东汕尾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文、就业指导。  []:I206[]:A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