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59983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3
《论翁振翼《论书近言》中的书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翁振翼《论书近言》中的书学思想摘要:翁振翼《论书近言》系统的阐述了书学技法、学书思想、精神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是一篇有独到见解的书论。本文拟从学书、技法、批评三方面入手,论述其由唐入晋、工与不工、“切勿放肆”的学书观,结字布势、灵活用笔的技法观和全面品鉴、虚心评书、书入魏晋、骨气论的批评观。 关键词:翁振翼;《论书近言》;书学思想 :I206:A:1005-5312(2011)33-0027-02 翁振翼,字树复,号迂伯,清代书法理论家,江苏常熟人。康熙三十五年举人,官内阁中书。迂伯擅长诗文,书法从晋人法帖入手,又深入唐人堂奥。乾隆十四年,皇帝命廷臣评定近人书
2、,翁振翼的书法名列各书家之首。 《论书近言》从书法实践、学书思想和品评鉴赏等方面给出了不同于其他书家而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书观,对后世学书者在理论以及实践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由于翁振翼及其《论书近言》只是中国书法理论史中的冰山一角,知之者甚少,研究其人其思想的学者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当今对翁振翼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针对于此,笔者对翁振翼及其书论进行了初步探析,分析了其学书观、技法观和批评观,丰富了现当代书法技法和书学理论,为进一步进行书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 一、学书观 《论书近言》在书论中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文中有许多关于书法学习要领的论述,颇宜后学
3、。众所周知,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丰富的文化积淀,因此怎样学习书法也备受学书者所关注。笔者将从由唐入晋、“工”与“不工”和切勿放肆三个方面来论述《论书近言》中的学书观。 (一)由唐入晋 翁振翼《论书近言》云:“唐以后书,一轻易学不得。宋人书非不高……意在学晋而力不及唐,遂多病笔。”宋代书法以风流取胜,不是没有法则,然而其妙处却不在法上。故宋人是在意趣方面追随晋人,而力度上却不及唐人,所以败笔很多。初学书法时不能只追求意趣,用笔慷慨,结构法度严整、完备而又严密是书法初学者最好的选择。正如孙过庭所云:“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
4、平正。”(《书谱》)学书应从平正入手。 (二)“工”与“不工” “学书不亦笔笔求工,求工则必不工……笔笔用意,乃妙。”意为学习书法不必把其中的一笔一画都写的中规中矩。他不主张“笔笔求工”,而强调“笔笔用意”。由此看来,翁振翼在学书过程中比较重视内心感受、情感、心境、志趣等因素。 再如他的“学古人书不宜齐整。”和上述观点相同,皆强调学书过程中“意”的重要性。此外黄庭坚云:“《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论书》);再如刘熙载云:“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艺概》)在此观点上作了进一步的延伸。这也说明了“工”与“不
5、工”的辩证统一思想。 (三)切勿放肆 “若加功夫,大都今日胜昨日,对照甚有长益。”因为书法是一种长期磨练才出结果的艺术,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突飞猛进。我们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发现其中的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书水平。 翁振翼在谈到治学态度时云:“学问无止境,工夫浅薄,得半为足,能执笔便谓过人,终身无进益。”学书且勿放肆……却须刻刻无忌惮如此。”这里说的是功力问题,意思是说学书者一定要打好基本功,不要才刚刚入门就自以为是,炫耀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始终也成不了大器。古人是有十分工夫,偶然放开一下,所以法度不失;今人无一分工夫,却经常肆无忌惮的胡乱书写,这就违
6、背了书法的创作原则了。因此,学书是需要耐性和修养的,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个性塑造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技法观 翁振翼的“书总离不得法,巧从法生,法由理出。”说明了技法的重要性,书法中的共同规则是客观存在的,毫无疑问,每个基本笔画都包含“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这充分证明了技法在书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正如“夫运用之方……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也说明了重视技法的运用。 (一)结字布局 “结构,一字杜撰不得。”写,难在结字,贵在结字。评价书法不能只以一个字来定整篇的布局,而是结合几个字或者是一行字
7、甚至是整幅字来定夺该书法整体布局的好坏。字的结构要在整齐中有不齐的变化,一个个字挨着排列下来,要使得字形笔势依次相互映衬,这样才是书法。 翁振翼在其书论中提出:“结字须遍阅古法帖……若用笔,非阅真迹不可。”意为临帖或创作时,只有对古代的碑帖细心揣摩,字的点划安排才会更合理、更恰当。正如米芾所言:“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海岳名言》) “间架在布白处……上下承盖得宜,顿挫曲折,萧散廉断得趣。”字的点画安排与形势布置要合情合理,只有点画间的形势相互映带,血脉不断,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才能使字的笔画贯通一气神采奕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