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54157
大小:3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3
《美的构建与崩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美的构建与崩塌——《洛丽塔》中亨伯特形象解析专业:对外汉语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姓名:班号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日说明一、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程序,必须认真执行,按时提交。二、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按照“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学安排和要求,先写出草稿,提交拟选课题所属教研室审核论证,论证通过者,方可正式填写《北华大学文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三、“开题报告”要求的各项内容,可根据需要添加附页。四、“开题报告”与论文文本及论文提纲、初稿、修改稿统由学院存档。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要将美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完美地结合在
2、一起。因此,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时就必须考虑到作品的社会价值以及美学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文化需求、审美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本文美的构建与崩塌的视角分析《洛丽塔》中亨伯特形象解析,只有依托深厚的文化和社会基础,重视人文关怀以及普世教育的文学作品才能符合时代发展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最为传播与发展的一种重要载体,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其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和对社会的思考”二、与课题相关的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沿水平: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历来不乏对文学作品亨伯特形象问题的高度关注60年代以来,女权运动席卷西方世界。中国人物形象研究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文学
3、作品亨伯特形象问题。在政治学的层面上,重视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问题的研究与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是想契合的,以人为本强调的就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作为实践的主体,作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是需得到重视的。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满足人民需求的内涵与重视人物形象的人文苦难形象建设正切合。然而,上述各个领域,人物形象只是作为个体,在面临社会问题时在成为研究对象。并且,就目前所得资料来看,学术界专门针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研究尚属“盲区”。多数学者多将其作为苦难形象建设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探讨。三、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新颖性:1.美的构建在《洛丽塔》中亨伯特形象的众多作者和作品中,其小说在
4、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刻画以及审美表现上都与其他小说家具有较大的差异。在他的作品中,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笔触,用文字和人物形象宣扬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价值理念梁晓声以及他的小说在知青文学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和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用他的笔触为读者展开了一代知青在北大荒发展时期的生活和感情还有精神世界的发展。在小说中,读者能够感受到在经济与社会还有思想并不发达的时代,无论生活如何曲折和磨难,在他们是身上展示的是激情、理想和开拓进取。人性的光芒不会因为客观的社会经济因素而磨灭,反而在对抗中越发显现了人性的光芒。在他的作品中,人性之光,美的构建表露无疑,使之在艺术审美意义上呈现出悲壮、崇高的美学特征,显
5、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2.美的折射与人性之光相对应的美的折射在《洛丽塔》中亨伯特形象作品中也有很多的体现,这种对于美的折射的描写和刻画,不是旨在渲染人性之中黑暗和虚伪的东西,而是强调对于现实和任性的自我反省,在审视自我和他人的态度中形成重要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品中,就有明显的忏悔意识和反省意识,这些意识融入在创作和小说表现中。3.美的幻灭4.在文学作品中对于人性的思考并不是单纯的以人性之善和人性之恶来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更多的情况下,人性都面临着一种迷思状态。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就不乏对文学作品的迷思的思考。美的幻灭在对教育者的人性之谜的探析中,他们在自己的本质上都是真实和淳朴的,但是
6、受到人性劣根性的影响,在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下,必然形成人性的迷思。在众多的角色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中,都实现了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表现。新颖性:从对美的追寻角度解析亨伯特的悲剧缘由《洛丽塔》中存在大量对主人公亨伯特内心世界和无意识领域的描述,与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有很多契合之处。弗氏的这些理论为分析亨伯特的人生悲剧提供了新的视角。亨伯特幼年时期两次失败的性经历,以及成年后他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动态失衡是他的心理病因,同时也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源。四、研究的基础及主要参考文献:1郎晓玲;“黑暗中的笑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2徐艳辉;浅论《洛丽塔》中的命名游戏[D];中国人民
7、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3罗桂保;论《洛丽塔》的艺术技巧[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4曾澜;道德、不道德还是非道德——解读<洛丽塔>[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5鲁晓梅;《洛丽塔》及纳博科夫小说的人学意识[D];黑龙江大学;2002年6郭建友;通过纳博科夫的智力测试[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7阳雯;《洛丽塔》——关于小说的小说[D];四川大学;2003年8陈欣;论互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