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现代视域中教育理论的范式形成与反思

论后现代视域中教育理论的范式形成与反思

ID:21652216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论后现代视域中教育理论的范式形成与反思_第1页
论后现代视域中教育理论的范式形成与反思_第2页
论后现代视域中教育理论的范式形成与反思_第3页
论后现代视域中教育理论的范式形成与反思_第4页
论后现代视域中教育理论的范式形成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后现代视域中教育理论的范式形成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后现代视域中教育理论的范式形成与反思后现代以“现代性的反思者”的角色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表达了超越启蒙时代范畴的意念。从萌芽到不断蔓延,以令人震撼的力量影响着日常社会生活和学术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之初,人们就对后现代主义争论不断,各种观点、流派纷繁复杂。本文即是在梳理澄清理论术语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后现代主义与教育理论的关联性,剖析在后现代视域中教育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与研究范式的形成,并对后现代主义在教育理论中的运用进行评价。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其哲学基础即是批判—交往理论、后结构

2、主义理论和多元化理论,这些理论不同程度地对教育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在教育知识论、目的论、主体论等方面的诸多研究成果。后现代主义给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对于教育教学者在实际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一、背景动因:后现代视域中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一种理论繁盛,更进一步说,它是对启蒙时代以来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激烈批判。通常认为,“后现代”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1870年左右,指称在当时颇为现代和先锋的绘画作品,而“后现代主义”一词则源自奥尼斯

3、在1943年发表的《1882—1932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用到的术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从形态上分析,后现代主义基本上可以归类为两个向度:重在批判否定的“破坏性向度”和重在反思重建的“建设性向度”。进而形成了两类型的后现代思想,即激进性与建设性后现代性主义。激进性后现代主义具有彻底的否定性和反传统精神;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注重从内部寻求革新,主体整合,倡导多元论,强调内在联系,以及人和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从时间上分析,现代主义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

4、代前期,其以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德里达等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后,其以利奥塔等为代表以现代主义。这些思潮与流派的蓬勃发展,从而影响到教育理论的建构。1.批判—交往理论。它主要批判分析现有教育中的错误的同时,提出改变教育实践的战略。从内容上看,它深受哈贝马斯语言交往理论的影响,甚至被认为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教育应用结果。该理论主张,在教育中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把教育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通过语言的交流过程中实现学生主体的合法化。2.后结构主义理论。该理论主要出现在法

5、国,并深受拉康、德里达等人掀起的结构主义运动的影响。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以其《实践理论纲要》为先导进入了后结构主义者的行列,从“权力与知识”关系角度解构社会权利配置、知识文化与社会阶级结构之间的关系。后结构主义思想成为国内教育社会学高等领域的研究者们分析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3.多元化批判理论。批判教育学领域中存在一些思想上的分流。它们不仅在视角和具体的观点上存在差异,对于国内教育研究者的影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比如,以艾普尔为代表的批判教育学特征在于,以大众文化反对精英文化;以福斯特为代表的批判教育

6、学则是以新保守主义姿态反对现代性的教育观点;而以吉诺克斯为代表的批判教育学,则认为是“解构主义”的批判教育学。总体上,批判教育学认为,教育没有促进社会公平,而是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教育再生产了占主流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以及经济结构;教育从来都不是公平的,不能用唯科学的方式研究,而应该用客观的批判思维进行研究。从中可以看出,以上三种后现代教育学思想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只能被看作一种立场、一种思维方式或一种视角。二、范式基础:后现代视域中教育理论的研究形成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国内教育理论研究不仅

7、在方法上发生了转换,在内容主题上也有了后现代倾向。在后现代思想被大量引入教育学研究中时候,那些极端、激进的批判、否定色彩早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建设性的后现代思想。这种思想不仅在态度上显得温和,内容上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建设性,主张用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思维方式对教育活动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1.关于教育知识。后现代知识观在对现代理性知识的批判中采取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反映了人类对知识性质及价值的新见解。后现代者认为,知识是文化的产物,它受所在文化体系与文化传统的制约,以及个人价值观念、人生

8、信仰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如果将知识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它是流动的,不是静止的。当下的所有知识都是在人们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结果。正因为如此,知识观的变化往往带来了一系列教育观念的变化。那些反对“元叙事”的声音,以及那些“恢复差异的”的举动,均要求教育知识成为一种实践出境的思维智慧,它应该对基础问题的理解建构现实。正因为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